笔者:扶苏全世界有70多亿人口,而每年却有3亿左右的人会吸食*品。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滥用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也不亚于吸食微量*品,想要从源头解决问题任重而道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家还考虑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品进入人体后并不是完全被人体吸收,它们终究会以化学元素的形式排放出来,受到第二层影响的则是周围的环境和生物。
药物经人体消化系统后,通过水循环进入动物体内
根据科学家们利用精密仪器从下水道中采集的水样信息,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已经充满了经由人体消化系统排出的药物。
远处的江河湖海虽然有较大的容量,这些药物会被稀释,但是仍然存在与人体食用药物成分类似的化学元素。
因此,首先受到危害的很有可能就是生活在排污口的鱼类。一般来说,污水处理厂也无法充分过滤掉水中的药物成分,药物和它们的副作用很有可能通过水循环进入动物体内,它们的生活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据悉,其中最典型的药物就是 苯 ,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冰*”。作为一种药力十分强劲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它也是目前影响范围最广的*品,而水中含量较高的则是它的副产物之一——苯 。
生活在排污口附近的鳟鱼,明显表现出对药物上瘾
科学家们发现,排污口的苯 浓度已经足以让一部分鱼类上瘾,只是目前的条件有限,所以无法对此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准确的数值也只能稍后公布。
为此,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对比实验,主要目标是生活在排污口附近的鳟鱼。实验数据表明,暴露在 苯 水中的鳟鱼表现出了明显的对药物的偏好。
即便它们也进行了十天左右的戒断期,相对的活动也出现了减少,可见水中的元素同样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担心的是,长久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鱼类受到药物污染的影响,它们的基因甚至都有可能出现变异,最终人类也难逃一劫。
上瘾的鱼类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丧失生殖欲望
鱼类的相关表现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