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乐海泛舟middot鳟鱼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艺术歌曲《鳟鱼》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一、艺术歌曲《鳟鱼》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它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 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合唱版

德语原文独唱版本

注意聆听歌曲的钢琴伴奏中大量的六连音节奏,表现了鱼儿在水中游动跳跃的形象。

二、舒伯特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既是古典乐派传统的继承者,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多首歌曲,他创作的歌曲极具艺术性,许多歌曲都成为了广泛流传的民歌,因而被人们誉为“歌曲 ”。

三、《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钢琴五重奏

钢琴五重奏是一种室内乐(重奏乐)形式,常规的钢琴五重奏是由一架钢琴和一个弦乐四重奏组( 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合而成。

舒伯特的《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突破了常规,由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组合而成。

2.“鳟鱼”完整音频

3.“鳟鱼”主题乐段

4.变奏一

主题由钢琴演奏,在高八度的位置呈现,小提琴与钢琴一唱一和。节奏上略有变化,同时在旋律上做了一些颤音加花装饰,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乐嬉戏。

5.变奏二

主题由中提琴在中低音区奏出,钢琴在做卡农的呼应,小提琴以半拍一个三连音的方式奏副旋律,从而使这个变奏显得更加欢快活泼,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6.变奏三

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低音区奏出,速度加快、力度加强。钢琴伴奏采用大量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仿佛水流变得湍急。给人以一种激动、不祥的感觉。

7.变奏四

主题由D大调转为d小调,旋律、节奏、和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力度也变成了强,由弦乐、钢琴进行重奏,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渔夫搅浑了河水,小鳟鱼遭遇了不幸。

8.变奏五

主题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音调,乐曲的速度变慢,力度减弱,使人们不由得产生同情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忧伤感情。

9.结束段

由小提琴和大提琴主奏,同时钢琴与小提琴交替演奏固定伴奏型衬托,出现大量的六连音的伴奏音型,音乐又恢复到开始时的明快、清澈、透明。暗示苦难终将过去,快乐必将到来。

四、变奏曲式

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一种乐曲结构形式。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主题可以是作曲家自创的,也可以是其他作曲家作品中的主题,或是以民间音乐作为主题素材。变奏的手法可以是对主题旋律进行装饰,对节奏进行变形,或是通过改变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和声、织体、调式、音色、音区等音乐要素来进行。

五、浪漫乐派

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50年左右时间,欧洲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和创作风格,其影响一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叶,其发展、兴起和衰落,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作曲家们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追求民族民间的内容和情趣。

六、“鳟鱼”背后的故事

诗人舒巴尔特在写作浪漫诗《鳟鱼》的时候,正经历牢狱之灾,因*治原因被关进监狱的他写了许多诗,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鳟鱼》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狡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十分深刻的作品。

舒伯特的一生比较贫困,过着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家生活。他向往自由,但生活环境窘迫,因而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很是不满。年,当他看到舒巴尔特的这首诗颇有感触,于是很快谱写了《鳟鱼》这首歌。两年之后的年,舒伯特运用《鳟鱼》的曲调谱写了《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mp1998.com/afhzp/270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