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鱼刺卡喉能致命高科技无刺鱼研究成功,你

你喜欢吃鱼吗?我很喜欢吃,不管是油炸,还是清蒸、红烧都可以,但是不喜欢吃个体太小的鱼,因为我们经常食用的淡水鱼类,有很多鱼刺。

个体比较小的鱼,鱼刺更多,稍不注意就有被鱼刺卡喉的风险,有人觉得被鱼刺卡喉咙也无关大雅,其实小小鱼刺有可能致命。

年7月30日晚,广州45岁的陈先生一口气喝下妻子煮的鱼头汤,结果被鱼刺卡喉。他尝试抠喉、喝醋、吞饭等土方法,结果喉咙越发刺痛。

8月2日傍晚,陈先生突然开始呕血,而且一个小时就吐一次,每次一吐就是一大碗。至凌晨2点,他赶到广医院急诊就医,医院时已休克。

经查,一根4厘米的鱼刺穿透了食管和胸主动脉,陈先生最终不幸去世。——来源《荔直播》年8月11日“男子被鱼刺卡喉3天后身亡,医生:早点来能保命”。

从这里不难看出:小小鱼刺,如果卡到喉咙,刚好刺破血管的话,真的会要人命!那么吃鱼的时候怎么防止吞入鱼刺呢?

除了尽量减少食用个体小的鱼类,以及吃鱼的时候自己小心鱼刺外,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如今可能有了一种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无刺鱼”。

无刺鱼是什么鱼?如果没有鱼刺鱼类是怎么生存的?你认同基因工程改造的鱼类吗?你会食用无刺鱼吗?

1、无刺鱼是什么鱼?

在年5月24日CCTV《消费主张》,一期视频中:科技是如何让鱼刺消失的——揭秘无刺鱼。

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教授,为了解决吃鱼的过程中鱼刺卡喉的问题,历经十年辛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无刺武昌鱼。

并不是武昌鱼体内没有鱼刺,而是没有肌间刺,常见的鱼类都有肌间刺,比如鲤鱼、鲫鱼、草鱼、鲢鳙等,这些肌间刺不仅数量多,并且还比较小,食用的过程中极易卡喉,如果没有肌间刺那么卡喉的几率大大降低。

那么到底怎么让武昌鱼的肌间刺消失呢?原来武昌鱼刚孵化出的鱼苗是没有肌间刺的,当武昌鱼长到20天左右个体在1.33厘米时,随着武昌鱼的长大,肌间刺从鱼尾开始像鱼头部位生长,并且慢慢增多。

那么如果找到肌间刺生长的基因开关,能否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让武昌鱼不再长出肌间刺?年高教授带领团队开始研究,期间经历各种坎坷,经过10年的研究,终于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条无刺武昌鱼。

2、无刺鱼对鱼类有什么影响?

那么没有鱼刺的鱼类,也就是没有肌间刺的鱼类是怎么生存的?肌间刺的消失对鱼类有什么影响?这要从肌间刺的作用开始说起。

肌间刺指的是分布于椎体两侧肌隔中的小骨,也就是所谓的细鱼刺,有些鱼类有肌间刺有些鱼类没有肌间刺,主要是进化的结果。

肌间刺为低等真骨鱼类骨骼系统所特有的一种结构,其随着鱼类的演化逐渐减少,直至进化到某一阶段完全消失。

也就是说有些鱼类进化的过程中肌间刺消失了,有些鱼类进化的过程中保留了肌间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常见的鲤鱼、鲫鱼、花白鲢、草鱼等鲤科鱼类,被认为演化程度较低,有肌间刺。而鲈鱼、鲶鱼、鲑鳟鱼等被认为演化程度较高,没有肌间刺,肌间刺的主要作用主要有2点。

一个是有些鱼类的肌肉松散,肉质比较疏松,不仅肌间刺比较多,并且肌间刺还会出现分叉,比如:鲢鱼和鳙鱼的肌间刺就出现了树状分枝,主要是这些鱼类的肌肉松弛,需要肌间刺的支撑。

鲈鱼、鲶鱼、桂鱼等鱼类肉质比较紧实,不需要肌间刺的支撑也能正常生存。有肌间刺的鱼类,相对于无肌间刺的鱼类来说肉质较差,这是一个原因。

二是肌间刺的作用涉及到传导,如肌肉力量的传导,因此肌间刺数目可能与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一些植食性鱼类或者杂食性鱼类,它们获得食物比较简单,不需要捕猎,由于生长速度快,肌间刺能够给它们带来力量的提升。

从这里不难看出,肌间刺对于包括武昌鱼在内的鲤科鱼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鱼类的个体越来越大,肌间刺不仅起到支撑肌肉,还能给鱼类带来力量提升的作用。

然而从《揭秘无刺鱼》这个节目中,专家对于培育的无刺鱼抱有乐观的态度,甚至说没有影响,不知道是不是鱼类的个体小的原因,一旦鱼类的个体越来越大,不知道是否有畸形的风险,这个需要后续的观察。

3、你认同基因改造工程吗?

无刺武昌鱼属于基因改造的结果,那么你认同这种基因改造工程吗?估计大多数人不看好,原因也很简单。

如今最常见的基因改造高科技鱼类是鲫鱼,这也是菜市场售卖的主要鱼类,这些鲫鱼几乎没有正常的鲫鱼,也就是正常繁殖生长的。

都是基因选育品种,或者和鲤鱼杂交的品种,土鲫鱼几乎没有,那么这些鲫鱼的味道到底如何?我觉得只是有一个鲫鱼外表罢了!

不论从肉质和味道来说,和自然繁殖自然生长的鲫鱼来说相差甚远。因为选育的鲫鱼,只是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低,进入市场周期短的品种。

那么我国没有自然繁殖自然生长的鲫鱼好品种吗?可以明确的说有,并且曾经是贡品!

比如:产于河南省北部鹤壁市的淇河鲫,淇河鲫和香稻米、丝蛋一起,在古时候是当地的三大贡品。其背色浅褐色,腹部为银色,脊背宽厚,体型丰满,又称“双脊鲫鱼”。

比如: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的方正银鲫,也称方正鲫,银鲫等,最大个体可达6斤。育银鲫、长丰鲫、中科3号和中科5号都出自于银鲫。

除了这两种鲫鱼外,还有几种鲫鱼的品质都是不错的,但是这些鲫鱼并没有被大量养殖,这是为什么?主要是养殖周期比较长,虽然肉质好但是很多人不认识!

再说现在菜市场的鲫鱼一般也就10元左右一斤,如果养殖品质好的鲫鱼,不仅成本大,还不一定卖上价格,所以导致如今只能吃基因改造的鲫鱼!

如果参照鲫鱼对比武昌鱼,这可能是大多数人不看好基因改造的原因,有可能武昌鱼以后会进入千家万户,但是不知道真实品质如何!

4、你会食用无刺武昌鱼吗?

到这里估计大多数人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无刺武昌鱼经过基因编辑,那么它的肉质有没有变化?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刘教授给出了答案。

把有刺的武昌鱼和无刺的武昌鱼分别取肌肉进行肌肉品质检测,对比它的营养成份有没有区别,检测的指标有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等,均无明显区别。

那么无刺鱼的味道到底如何呢?记者在华中大学采访的时候,记者和高教授一起品尝无刺武昌鱼的口感,记者发现无刺武昌鱼和有刺武昌鱼没有区别,同样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也不用担心被小刺卡喉咙。

那么无刺武昌鱼什么时候才能走进市场,走进千家万户呢?这还需要*策,以及品种认定等等,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据中国科学院桂院士讲:由于没有肌间刺,会不会其它基因受到影响,是不是安全的,影响不影响食用,有没有其他反作用,这个都要通过后期实验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不过,从研发到生产,这种急速的扩散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无刺武昌鱼通过各种检测,然后走进市场的话,你会食用吗?我觉得这不是事考虑的事!你吃也得吃,不吃也不行,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掏钱的力气,你说呢?

就像鲫鱼一样,市场上的鲫鱼几乎清一色为工程鲫,没有给你选择的余地,就拿鲫鱼来说,还能改变吗?

已经很难了,从养殖销售到市场,在到人们的思想已经被改变,这些改造的鲫鱼已经一统江山,想在铜墙铁壁上凿个窟窿太难了。

现在只能说但愿无刺武昌鱼进入市场后,不在做过多的培育,或者不在做过多的杂交,多保留一些营养物质以及鲜味,而不是像鲫鱼一样。

5、你觉得这种改造有意义吗?

无刺鱼的改造成功,并不仅仅是没有肌间刺的问题,因为我国年人均食用淡水鱼类超过40公斤,这个市场太大了,假如无刺鱼进入市场后,哪怕市场份额占比不大,也是巨额的产出。

不仅是无刺武昌鱼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在很多鱼类当中,比如:鲫鱼、草鱼等,他对于我国淡水渔业意义重大,那么你觉得这种改造有意义吗?

首先、基因改造的鱼类很多都是为了鱼类的生长速度,怎么让鱼类生长速度更快,怎么才能大密度养殖,怎么才能节约养殖成本等等,而对于鱼类的鲜美程度,以及鱼类本身的质量把控是否过关,都是未知。

其次、个人认为剔除鱼类肌间刺这种研究方向还是不错的,最起码食用鱼类的时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需要考虑的是安全性,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后食品安全肯定是重中之重。

最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常见的鱼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海洋鱼类,或者高品质的淡水鱼类正在悄悄扩大市场,比如:鲈鱼、桂鱼、狗鱼、黑鱼等,这些鱼类肉质更好,并且也没有肌间刺,并且价格也不高。

无刺鱼的研究已经成功,我国每年消耗大量的鱼类,这种鱼类如果进入市场,肯定会成为市场上的新宠,但是它能走到哪一步也是未知,你会食用无刺鱼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mp1998.com/afhpz/673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