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知名文学博士、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教授在谈初学写作时,曾经为了找寻灵感,多次深夜出门,沿着河堤,迎着月光一直往前走,到金鸡报晓时才回家。他在深夜散步中放松自己身心从而获得灵感来源,而有一些人却觉得写作并不需要灵感,而是归结于天赋,认为自己没有天赋,无法写作变现,更谈不上走全职写作的道路。倒是有一些人对写作具有强烈的兴趣,懂得写作需要灵感,但往往苦于无法下笔,脑袋空空找不到灵感和思路,而大多数的人像莫言教授一样是如何在写作上寻找灵感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呢?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这本书将会告诉完整的你,如何找寻自己的灵感来源,带你学习写作技巧。一堂好的写作课是什么样的?写作创意是从哪里开始的?写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所有问题的答案,这本书通通都告诉你......
本书作者是“终身文学成就奖”获得者华莱士·斯泰格,同时他也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创意写作项目创始人。本书回答从灵感的获取到写作者的自我训练,从创意写作的溯源到课堂实例讲解,与无数 的作家一起,向真正的大师“取经学艺”吧。
01写小说的技巧与法则
我们都知道创写一篇小说,不管长短都离不开事情前因后果,时间、人物、地点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不但有把故事线交代清楚,更是要把故事生动描绘,把读者带入故事中,身临其境地发生着。
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中书里直接给予了几条经验法则让我们更直观地参考:
1.从事件的中间开始,以动作开始。
2.持续描写动作,不要让意义侵扰动作;让意义通过易卜生(Ibsen)所说的“掩盖”的技巧,通过暗示点滴地渗入场景里。
3.永远不要过多地解释。如果读者不能用自己的大脑和想象参与其中,他们会有被冒犯的感觉,故事也将丧失不少悬念。
4.不要介入自己的故事。一个视角(尤其对地短故事来说)并且以一贯之,对你自己的故事,任何人都比你有处置权。
5.不要卖弄自己的风格。文风需要匹配的是人物和情境,而不是你自己的风格。这同样适用于淫秽和亵渎的词句。人物和情境在哪里召唤它们,它们就属于哪里。如果它们出现在别的地方,那只是作者在哗众取宠。
6.在寻找词语替代“说”这个词的时候,除了戏剧幻象的破灭,你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说”是一个近乎透明隐形的词,其他词则在文中过于显眼。
7.让一个故事结束就跟说晚安一样难。学会干净利落地结尾,不要留下残羹剩饭,不要拖泥带水。
02创意写作是从感官开始的
四川省宜宾市某小学五年级七班万同学写了一篇《秋天》,她是这样描绘的:
秋天,是美丽的。
红彤彤的苹果,*澄澄的香梨。
这,就是秋天。
你看!任何的写作都应该从感官开始,从眼睛、从鼻子、从耳朵去感觉,在五感里酝酿,在语言中成形,在文字上激发,终点是对事物的洞察。如果你的写作缺乏了从感官出发的写作创意,那干巴巴的文字只能冷冰冰地传达给读者,那你的作品将会味同嚼蜡。也正如《斯坦福大学写作课》这本书中说到,作家海明威在《大双心河》(BigTwo-HeartedRiver)里这样描写鳟鱼群的:
他观察着鳟鱼怎样迎着水流保持不动,许多鳟鱼待在水流湍急的深水处,透过玻璃一样凸张的水面,它们看上去稍稍有点变形。在木头桥桩阻力的作用下,平坦流畅的水面皱起水波。
这里我们能清楚读到作者拥有一双细微观察的眼睛,文字中需要滑隐喻的跳跃,但却生动地描绘出如同你双眼所见一般,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意写作是把你的所见所感,透过敏锐的感官去放大,去释放而写下使情绪得以产生的实际的经验。
你看!从感官开始写作是多么的重要。比起只会写:啊,夏天走了,秋天来了,叶子*了。对比之下,感官触发的写作是不是就有意思多了。
03获得灵感,写作请从创建一个场景开始吧。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这本书教会我们:首先创建一个场景,把你的人物放在舞台上,任其演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场景都必须在每一个侧面说服我们,这既要接近真实同时行动不能瞻前顾后;要在内在的逻辑把场景的开始、发展和结尾串联起来拧在一起。
先创立你的主角,站在读者面前,用其立体的灵*和独立的个性去吸引读者,为他创造各种跌宕起伏的情节,加入每一个精彩场景,去演绎自己的故事,吸引你,同时也吸引着你的读者。每一个场景都要按照书中技巧去串联起来,你的故事必然精彩而生动。
在创作时,你的人物必须有超越作者的自身的思想成为另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就需要作者本身具有极大的知识储备和积累,而这本书建议反复学习,尤其是创意写作这章,灵感的启发能带给你无限创意,更是写作路上不可多得的一本学习素材,人生漫漫不光有小确幸,暖暖流淌的文字也能从你这里暖到万千读者的心房,丰富自己的知识吧,好好研读《斯坦福大学写作课》让你的作品不再味如嚼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