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夜间,陕西大部分地方空气质量指数看的人有离开这里的冲动。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实时排行版,前10名中有5个陕西的城市。
是咸阳、亚*是西安。
再看看全球空气污染指数,西安排名第二,这个奖项,永远不会让人高兴的起来。
习惯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流不息,
习惯了华灯初上,不分昼夜,偶尔的时候会感觉到孤寂,
一种原始的内心的召唤,指引我去寻找那些净土。
还真的有这么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远离俗世,尚未被开发过,深藏秦岭山脉之中。
秦岭的深山里,沿着分水岭再往南走,有一个地方叫做广货街。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流、物流的咽喉地段,
也是古都长安及关中进入陕南山区的 个驿站。
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杨柳新枝,鸟语花香;夏季层林尽染,绿意盎然;秋季霜叶似火,野果飘香;冬季冰封雪飘,银装素裹。适居此处令人顿觉铅华尽洗,心旷神怡。
自然,这个处在镇安、柞水、安康连接西安节点上的“沙沟口”,
不乏南来北往的商贾带来些个用来等价交换或以物易物的“广货”。
而这些经营“广货”的商家聚集此地且交易频繁,自然就逐渐成市成街,
由此也就有了“广货街”的称谓。
当时“广货”的称谓,已经逐渐成为那些成年人们口中的陈词,大人们只是习惯性地把早就已经彻底国产化了的火柴、 、面粉等等商品还叫做洋火、洋油、洋面,
而这时的广货街已经没有什么“广货”,不多的几家不大的杂货铺,出售的都是少得可怜的大路货,而且许多诸如火柴、 、烟酒、白糖、棉布……等,都是要凭票供应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计划经济机器的滴油漏气,广货街的市场开始走向繁荣。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地下冒出了许多的个体户:开饭馆的、办旅社的、搞修理的,收购山珍特产的、批发水果蔬菜的、倒卖化肥农药的,等等。并且,从那时起,广货街又开始真正有了“广货”:电子表、折叠伞、收录机、蛤蟆镜……。
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宁陕县与宁东林业局木材的畅销,加之广货街有个木材检查站,一下子让广货街变得彻夜“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山外来此拉运,贩运木材的人都把广货街做为“中转站”、“办事处”,
那时南来北往的车辆双排相向行进,至广货街镇上时,小轿车、重型货车、长途客车、拖拉机、摩托车……
时常挤成一团,水泄不通,司机们急切的叫喊声、汽笛声此起彼伏……镇上的干部经常要被组织起来充当警察的角色。
这些因素让广货街的饭馆,旅社生意红火至极,
当时广货街在大家的眼里就是秦岭深处的“小香港”。(图:网络)
这里也有许多人家,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山里的子民们烧柴就是这么的任性,忽然间看到一面用劈柴铸就的山墙,顿时倍感诗情画意。
柴火的火性温和,烧火做出的饭菜的确是与硬火的燃气有所不同,爱劳动的孩子肯定是个好孩子。大山里的人们确实很淳朴。
说到特产,广货街当仁不让的让人点赞,
群山密林里*参、秦贝、天麻、猪苓等50余种名贵野生中药材蜚声省内外;香菇、木耳、白灵菇等高营养食用菌俯拾即是;蕨菜、香椿、灰菜等30多种野菜垂手可得;猕猴桃、五味子、毛栗等15种山野果随处可见;
可以说这个地方真的“有宝”。
西安的驴友可能都有去广货街吃鱼的经验。
用陕西话说,这里的鱼就是“特色”。鳟鱼属于冷水鱼,所以要在当地吃到原生态的新鲜鳟鱼可能就只有去广货街了。广货街镇向前不到10公里,就有当地的养鱼场。红鳟、金鳟、三文鱼,都是现场从鱼池里捞上来,
山水特别凉,所以鱼肉也别有风味,夏天吃起来尤其过瘾。
而且鳟鱼没有小刺,很适合老人和孩子。买好鱼,就近找一家农家乐,要上几个地道的农家菜,把鱼做上,一顿难得的美味就可以即刻享受了。
另外,广货街的豆干不错,喜欢吃零食的车主可以在镇上买点豆干带回家。(图/网络)
说不清具体是从哪一天起,秦岭山中一个陌生、新鲜的名字——鹿角梁——开始被西安的驴友们争相传颂,原来在广货街不远的地方,还有着这么一个世外桃源。蒿沟穿越鹿角梁也成为了一条经典的穿越线路。(图/忆流年)
游玩完广货街镇,各位不妨小憩一番,在第二天穿越传说中的蒿沟,
这里紧挨秦岭峡谷漂流和朱雀国家森林公园这两大 景区,
它本身的自然风光极为美丽,当地人称它为“小九寨”,
沟内有唐兵遗址和红莲寺遗址,
并以怪石阵、瀑布、山泉、古塔而著称。
这里林木繁茂,溪水常年不断,并形成了几个壮观的瀑布。
远看群山叠翠、近听溪水叮铃,
农家小院清幽宁静和谐神秘,尽显世外桃源般的脱俗出尘。(图/忆流年)
鹿角梁上有三座主峰,其中两座峰之间向南侧倾斜的第三草甸 ,
就是众驴友们扎营的理想场所,
站在此地可以欣赏不远处一组十分壮美的断崖山,
也可以从草甸上到两只高高的鹿角尖上。
鹿角梁上绵软的草甸,几片绿色的大地毯几乎首尾相连,
蔚为壮观,“睡”在这上面是不是很梦幻。(图/忆流年)
:西安—沣峪口—分水岭—微波站—鹿角梁
本文未标注的图片来自(网友:没事瞎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