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因战国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葬于此地而得名,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下北泉村位于灵丘县东南,距县城25千米,东与河北省涞源县交界,国道、大涞公路在此交会,是晋东北的交通要冲,灵丘县的东大门。村庄依山傍水,境内有唐河、招柏河、上寨河三条河流,水资源丰富,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湿地宽广,气候温润,有“塞北小江南”之称。下北泉村鸟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下北泉村现有人,耕地面积亩(0.93平方千米)、经济林亩(2平方千米),村民主要从事林果、交通运输、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等,年人均纯收入元。下北泉村不仅有优美的山水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们共同构成了村庄的独特魅力,也使得它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下北泉村的景色(图片来源于网络)近年来,下北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蔺新春先后邀请了北京、太原等地多所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教授,为村庄的发展问题“把脉”,根据专家教授提出的针对性建议,综合村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优势进行规划,一幅幅发展蓝图在他的脑海中日渐清晰。在蔺新春的带领下,下北泉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乡村特色旅游,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村内的鱼塘(图片来源于网络)近年来,大同市充分利用冷泉水、地热水等资源禀赋,实施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智慧渔业和品牌渔业建设,推动了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借此契机,下北泉村利用村里的优质水源,先后改扩建流水鱼塘4.8亩(0.平方千米)、静水池塘53亩(0.04平方千米),并吸收30户村民入股,成立绿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目前已建成以鲟鱼、虹鳟鱼等冷水鱼为主,以鲤鱼、草鱼、中华鳖、花白鲢为辅的水产养殖园区。该园区养殖面积约20亩(0.平方千米),年产量10万千克左右,是晋北地区最大的虹鳟鱼养殖基地。通过不断探索渔业养殖新模式,下北泉村的水产养殖规模持续扩大,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就业问题,村集体年利润可达万元。为满足集约化健康养殖的需要,下北泉村对水产养殖园区内的池塘进行了工程化改造,养殖空间达到立方米。通过在池塘内安装养殖水槽、推水增氧设备、投饵设备、集污设备,并在控制室加装自动化平台和电子显示屏,下北泉村实现了养殖方式的成功转型,突破了传统水产养殖受水温、病害等因素制约的局面。通过“良种+良法+良养”模式,下北泉村将逐步实现智慧养鱼、高效养鱼、生态养鱼,有望成为灵丘县现代渔业发展的样板。虹鳟鱼(图片来源于网络)此外,为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下北泉村组织了“清凉一夏”趣味垂钓季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垂钓活动,展现村庄的新时代精神风貌,营造了文明、祥和的氛围。年7月,趣味垂钓活动在绿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内的垂钓池举行,吸引了本县和河北省涞源县等地的数百位垂钓爱好者。活动现场,垂钓爱好者挂饵、抛线、放钩,动作一气呵成,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被钓出水面,引得人群的阵阵惊呼,大家共同分享着收获的喜悦与快乐。垂钓活动提升了下北泉村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了这块富有生机的土地。在水产养殖的基础上,下北泉村也在积极发展林果业。目前,下北泉村已建成亩(0.13平方千米)鲜果基地,共有11个大类23个干鲜果品种,产出的桃、山楂、苹果等水果品质优良,广受消费者欢迎。同时,下北泉村营造环境林亩(3平方千米),栽种余株树木,全村的绿化率达到75%。经过“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下北泉村于年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优美的自然风光、整洁的村庄环境,水声潺潺,清风送爽,下北泉村成为本县及外地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村民正在采摘苹果(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自然风光方面,下北泉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唐河大峡谷位于太白山下唐河峪口处,至下北泉村,绵延20千米,唐河贯穿其中,享有“塞上十里风光画廊”的美誉,沿途各类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如御射台、飞狐道、笔架山、桃花溶洞景区、月亮湾万亩苹果园等。年12月,唐河大峡谷景区被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这里成了周边群众和八方游客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怀古览胜、感受山水田园的绝佳之地。下北泉村也被更多的游客所知晓。唐河大峡谷(图片来源于网络)随着游人越来越多,下北泉村与上北泉村以当地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依托,合作创办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节——荷花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荷花节已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会”,每年都会吸引上万名游客。盛夏季节,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共赴这场“荷花盛会”。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观赏到不同品种的荷花,还能欣赏大型实景演出——《山水北泉》。荷花节上的旗袍秀表演图片来源于网络年5月,下北泉村与上北泉村共同推出了以山水景观为舞台的实景演出《山水北泉》。村民和县城剧团的近名演员参与其中,以山为背景、水为舞台,为观众们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山水北泉》不仅成为游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民俗艺术的窗口,也成为灵丘县亮丽的文化名片。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广下北泉村的旅游资源,村里还会定期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如春季的桃花节、秋季的丰收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景演出《山水北泉》图片来源于网络北泉营地(图片来源于网络)年4月,下北泉村投资万元,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的形式,成立北泉营地度假合作社,并在北泉营地内建起了40间集装箱客房,成为村庄的亮点和游客新的“打卡地”。进入营地,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忘却了燥热的天气,外观新颖的集装箱客房散落其间,眼前是绿油油的草地,耳中是虫鸣鸟叫的声音,仿佛来到“世外桃源”。营地除了客房外,亭阁、秋千、棋盘、石凳等各类游玩设施一应俱全,还建有一处“空中楼阁”,满足游客露营、野餐、游玩等多种需求。北泉营地内的空中楼阁图片来源于网络北泉营地一经推出,就受到山西、北京、河北等地游客的青睐。每到盛夏时节,营地都会举办篝火晚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聚集在一起,品美食、赏风景、载歌载舞,尽情感受村庄的活力与热情。北泉营地的成立,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此外,在交通配套和服务设施上,下北泉村也加大了投资力度,不仅拓宽了道路,还积极推行“厕所革命”,实现了主要景区、景点旅游厕所的全覆盖。北泉公园(图片来源于网络)目前,下北泉村通过发展水产养殖、林果采摘、民俗演艺、农家餐厅等产业,形成了多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村民通过发展农业种植、经营乡村客栈、参加民俗演出等方式,实现了经济收入的多元化。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让他们对村庄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村庄的人居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北泉公园的湖水更清澈了,湖面上飘荡的小船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休闲广场里,小桥流水、芳菲浸染,健身设施上总有村民锻炼的身影……村庄里处处是幸福、安乐的景象。年9月,下北泉村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年11月,下北泉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游客在湖中泛舟(图片来源于网络)展望未来,下北泉村将积极打造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生活美好的“农业+旅游”产业链,唱响“山水北泉”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以独特的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颗塞外高原上的“璀璨明珠”,将散发出更为耀眼夺目的光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李霞
编校:王一舒
网络:柳绣华
监审:王锦华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