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研并进,共促成长
----台州市农村学校音乐名师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三月的阳光温情,三月的微风柔和。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学校音乐工作和“双减”的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农村学校音乐的教学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学校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3月7--8日,在台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刘燕玲老师和各县市区音乐教研员的带领下,台州市农村学校音乐名师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在在路桥区金清实验中学和路桥区金清镇中心小学举行。来自全市农村中小学的近名音乐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3月7日,在路桥区金清镇中心小学开启了本次教研活动。
首先,金清镇中心小学校长郑思致辞,并感谢市、区教育教学研究院给金清镇中心小学搭建起良好的学习平台。路桥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海敏老师宣布活动开始。
1
节由金清镇中心小学张学强老师执教《羊肠小道》。张老师以问题导学,通过视听结合、聆听感知、图谱引导、律动体验等方式,开展丰富联想和想象。在聆听时始终不离开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运用开放式课堂,增强学生的音乐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的发展,也体现了课改的聚焦与“双减”下教育的课堂渗透。
2
第二节是三门小雄中心小学林秦竹老师执教的台州地方乡土教材《三门湾畔好景象》。课堂通过观看老艺人唱道情的短片,认识并演奏道情桶、竹板。林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师生动情地演唱歌曲,拓展部分通过讨论、创编歌词合作演唱,来感受三门道情的民间艺术特点,了解道情的表演形式,领略传统道情的魅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了解本地区乡土音乐。
3
第三节是临海托阳小学严优老师执教的《丰收锣鼓》,通过聆听、演唱、律动、模拟演奏、讨论等多种方式体验作品,师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分析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拓展部分通过讨论、创编歌词合作演唱,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学生通过有效欣赏,感受到了农民丰收时喜悦的心情,增强了对民乐的热爱。
天授课结束后,在市教研员刘燕玲老师的组织下及时开展了评课。县市区老师们围绕这三节课展开了细致的说课评课,并做了客观的评价,为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3月8日,第二天的活动在金清实验中学继续展开。
活动开始前,金清实验中学副校长陈海根简单向各位老师介绍了金清实验中学校史。
1
节课是由仙居县官路镇中学朱悠艳老师带来的《沂蒙山小调》。朱老师先是用热情的招呼声引领同学们走进山东民歌,用旋律线引导同学们了解歌曲的旋律走向及结构,也形象讲述了“变换拍子”“鱼咬尾“等歌曲创作手法。在教唱的过程中更是牢牢把握山东民歌的韵味和山歌中小调的特点。
2
第二节课是由温岭市泽国镇第四中学的余丹伟老师执教的《阿伊亚——非洲的灵感》,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们了解到了非洲歌曲的多声部、节奏多变、重复音型、呼应演唱的多种特点。从节奏入手,用非洲鼓带领同学们一步一步掌握不同的节奏和声部。
3
第三节课是由玉环市古顺中学的李伯涛老师执教的舒伯特弦乐五重奏曲《鳟鱼》。李老师用精湛的琴技和温柔的言语带领同学们一步步感受悠闲的、快乐的、嬉戏的、惊慌的、无助的、忧伤的鳟鱼们,并用鳟鱼的游动、渔夫的脚步、搅水动作等等润物细无声地让同学们体会到变奏曲式的魅力。
4
台州市学院路小学的江虹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干货”——《小学地段音乐元素序列化学习探究》。江老师以节奏、节拍和音列为例,通过课件和视频,形象展示了低段音乐课音乐元素序列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江老师还大方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各种音乐元素序列化的操作方法和循序渐进的步骤,让在场的老师们收获满满
评课环节,刘燕玲老师先是表达了对上课老师的肯定和更高的期望,各县市区的教研员和听课老师们发表自己的建议及思考。老师们不同观点和角度的交流讨论使这次的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刘老师也真诚、恳切地表达了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希望,希望每位老师都要有教学的热情,认真地上好每节常态课,还要热心钻研音乐教学方法,努力让音乐课变得美美的,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