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云上打卡最美海岸线日照港产

北京看扁平疣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04/8812967.html

日照市因港而立、山海相依,海洋是其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如何做好海洋这篇大文章,是日照实现“港产城海”深度融合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海上巨无霸”——“深蓝1号”是中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30万尾三文鱼从这里培养繁殖,国内高品质三文鱼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打破,批量国产深远海优质三文鱼从此走上百姓餐桌;阳光海岸绿道将沿海优质沙滩和景区串联起来,构建了一条海岸线上的“绿丝带”,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海龙湾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新增沙滩46万平方米,吸引了许多珍稀海洋动物前来栖息;近年来,日照的滨海旅游业蓬勃发展、港口加快转型升级、水产养殖产业不断壮大,展现出“港产城海”深度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

“深海渔场”—“蓝海1号”,国产深海优质三文鱼走上百姓餐桌

近年来,素有“冰海之皇”美誉的三文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人们在品尝这些珍羞美味之时,可曾想过它们从何而来?作为一种冷水性鱼类,三文鱼对水质、水温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人工养殖难度极大。因此,国内高品质三文鱼大多依赖于进口。

“深蓝1号”堪称海上“巨无霸”网箱周长m高38m重约t

发起“海洋攻势”,打好海洋产业转型跨越这场硬仗,深远海养殖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经过多年调查,专家发现距日照海里的*海冷水团,具有温度低、水质优良、溶解氧丰富等特点,这里底层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可以说是三文鱼等冷水鱼类成长的天然温床。这样优质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为我国探索三文鱼的人工养殖提供可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海冷水团这样适宜的生长条件,三文鱼如何培育又成了下一个难题。海上“巨无霸”——“深蓝1号”发挥了巨大作用。“深蓝1号”是中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由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出资建设,中国海洋大学与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联合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负责建造。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智能网箱,它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大小,质量超过吨,可以同时养殖30万尾三文鱼。

据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泽明回忆,“深蓝1号”并非他们当初的第一选择,在探索深远海三文鱼养殖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年,我们采取的是PE网箱养殖的办法,通过工程船将这些网箱托运到多海里外。但没过多久,我们的网箱就被鲨鱼咬破了,单纯地复制近海养殖模式并未获得成功。此次事件后,我们团队意识到装备的重要性;年,我们发现了挪威制造的网箱,并以此为蓝本设计出‘深蓝1号’。我们原本信心满满,但接着就遇到网箱磨损的问题;直到年,‘深蓝1号’经过再次优化,我们才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三文鱼的深远海养殖实验。”

整个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

年6月,“深蓝一号”网箱首次实施规模化收鱼,单鱼平均重量超过4kg,成活率达到80%,共收三文鱼15.6万尾,品质达到欧盟出口标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规模化养殖高价值鱼类取得成功。就此打破了三文鱼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标志着深远海养殖“1+N”新模式的初步搭建和产业规模化生产模式的成功开启。

历经6年,从PE实验网箱到全球最大的全潜式深海养殖装备“深蓝1号”,创新团队攻克了*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在育苗、深远海养殖、装备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推动了*海冷水团鲑鳟鱼类绿色养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海洋科技空白。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全产业链条的示范工程,助力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让中国的老百姓吃上我们自主培育的高品质三文鱼,推动我国深远海养殖更上一个台阶”,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汤庆凯对记者说。

深远海养殖“1+N”模式,即“1个中央综合管理平台+多个分布式网箱”的集群式养殖模式。该模式可带动深远海高端养殖、苗种繁育、饲料、疫苗、加工仓储、销售、深远海新能源、高端海洋装备等业务,实现深远海绿色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黑煤场”变成“金沙滩”日照退港还海新增沙滩面积46万平方米

深秋的日照海龙湾,湛蓝清澈的海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海鸥不时飞掠过水面。不远处,一条人造沙滩宛如一面“金绸缎”,与周围灯塔旅游景区和谐相融。若非有人介绍,谁能想到如今蜿蜒美丽的沙滩,五六年前,还曾是一片黑乎乎的煤炭堆场呢?

日照退港还海恢复了米的生态岸线新增沙滩面积46万平方米

原来,上世纪80年代,因水深条件好、不冻不淤等优势,日照石臼区域海域成为了我国“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的深水港址。日照的煤炭码头和日照港石臼港区煤堆场,也成为了日照港业务发展的第一块基石。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互制约的矛盾日益凸显,紧邻日照市著名的灯塔风景区的煤炭码头和煤堆场,逐渐开始成了“煞风景”的存在。

针对这一问题,年,日照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港口岸线退用还海项目——海州湾日照港北区港口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简称“海龙湾退港还海工程”),开始探索一条港口工业岸线生态修复新路径。

在社会各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mp1998.com/afhzz/651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