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借助各种平台改变着自己的教学。相比面对面的师生互动,网络课程的制作更需要“以学定教”。制作网课看似是“教”,其实体现着教师对“学”的思考。笔者以疫情期间制作的网络课程《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为例,在总结制作经验的基础上,阐明对“教与学”的思考。
备课考虑网络特点
《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一课取材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年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其中舒伯特一节,呈现了歌曲《鳟鱼》,并附有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的艺术影响等的文字介绍。
《鳟鱼》是人音版初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学生们初步接触了艺术歌曲,了解其概念,并拓展聆听了《A大调〈鳟鱼〉五重奏》,这为高中学段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但高中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文化等方面有更精深的学习需求,虽有初中积累,但舒伯特一课的讲授易进不易深。如何经过《鳟鱼》的再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升艺术素养,成为笔者思考的重点。
在教学设计初稿中,笔者围绕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三个主要特点(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固定音型塑造音乐形象、调式调性的灵活转换)设计了艺术歌曲概念复习、原文歌词演唱体验、固定音型聆听判断,以及舒伯特其他作品的拓展聆听。力图顺利达成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方面的学习,但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则毫无头绪。经验丰富的前辈A老师在充分尊重笔者想法的基础上,总结性地概括出原文演唱环节中“读即像唱”“唱即像说”的实践特点。这一环节后来成为笔者教学目标中学生音乐实践的重要内容。相较于初中学段,高中学段的学生对文化理解有更高要求。A老师建议:考虑引入重奏内容,从艺术歌曲深入到舒伯特的器乐创作,丰富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