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一时期的作品偏重于戏剧,因为戏剧上演时,其狂热的充满激情的言辞极易煽动台下观众的情绪,唤起他们的觉醒意识。狂飙突进运动比较重要的诗人还有舒巴特、克林格、伦茨和瓦格纳。
年8月歌德回到法兰克福,10月在法兰克福举行“莎士比亚命名纪念日”的活动,歌德在《莎士比亚命名日》这篇 的讲演中,热情歌颂莎士比亚,全面否定刻板的“三一律”。他公开宣称:“我觉得地点的一致像牢狱般可怕,行动和时间的一致是我们想象力的枷锁”。歌德形容自已读莎士比亚的感觉是“我跳到自由的空气里,我这才感到,我有了手和脚”。歌德的这种感受正是德国狂飙突进精神的体现。9月结束实习到年11月,歌德主要是在法兰克福。这是他创作的 个丰收期,也是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时期。
歌德不仅经常在《法兰克福学报》上发表一些有关狂飙突进运动的评论文章,而且写出了剧本《克拉维歌》()以及许多极具反抗性的诗歌,例如诗剧片断《普罗米修斯》()等。但这时期最重要的是《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及《少年维特之烦恼》()。当然还有《浮士德》初稿。历史上的葛兹(-)是一个没落的骑士。德国农民起义时,他曾一度当过他们的 ,但动摇不定, 还是背叛了农民。歌德却把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改写成一个与封建诸侯斗争,争取自由的战士。
剧中的葛兹在*治上拥护皇帝,要求建立中央集权,统一德国。他同情并帮助被压迫、被损害者,支持正义,心胸宽大。正如剧中人物对他的评语:他是“为诸侯所憎恨,为压迫者所归依的好汉”。但是由于封建诸侯玩弄阴谋,挑拨他和皇帝的关系,致使他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反而被监禁起来。后来他当了农民起义的 ,却又不同意农民进行暴力革命,因而跟农民发生了矛盾。 他被皇帝和诸侯的*队捕获,死于牢狱。葛兹作为历史上已经没落的骑士阶级的代表维护落后的社会制度,遭到失败是必然的。
但歌德却把他作为一个时代的叛逆者加以歌颂。他把狂飙突进运动所要求的反封建、统一德国、争取自由的精神赋予了葛兹。葛兹在牢狱里临死时对妻子和妹妹讲的一段话:“欺骗的时代来到了,欺骗得到了自由。······天国里的空气呀-自由!自由啊!”道出了歌德对当时德国鄙陋状况的看法。歌德把葛兹 牺牲在牢狱里的一场写得非常崇高悲壮。实际上歌德对葛兹悲剧下场所表达的哀悼和敬意是献给德国当时社会的叛逆者的。
克利斯蒂安·弗利德利希·达尼尔·舒巴特(-)生于平民家庭。学过神学,后任符腾堡公爵的宫廷乐师,亲眼看到上层阶级的腐朽生活和专制暴*,写出了一些具有自由思想、讽刺宫廷生活的文章,因而被驱逐出公国。从年起,他在奥格斯堡创办《德意志纪事报》(-),公开抨击贵族和教会的封建统治,就是他把公爵创办的*事学院称之为“奴隶养成所”。年公爵将他诱骗至自己的管辖地区,然后将他打入牢狱,其罪名是“竟然敢攻击世间所有的王公贵族”,囚禁达十年之久。在狱中他完成了自传性的作品《生活和思想》()、《狱中诗抄》()还有一些美学著作。
年被释放后,他改变了策略,一反往常,大肆赞美公爵,而对其他王公贵族却猛烈攻击。他在新办的《祖国纪事报》上对统治阶级贩卖青年,强制征兵都加以揭露;同时对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波兰独立运动、俄国农民起义却大加赞扬,深表同情,充分表现出他那深刻的民主自由思想。其文章不仅犀利,而且讽刺性极强。舒巴特创作的诗约有首,不仅具有鲜明的*治倾向,而且民歌气息极为浓厚。
他的《成衣匠之歌》(-),被浪漫派诗人收入 的《男童的神奇号角》(-)。他于年写的《鳟鱼》就像一首优美的民歌,后被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谱成乐曲而闻名世界。舒巴特对席勒的思想和创作产生很大影响。席勒的青年时期作品《强盗》和《阴谋与爱情》都从舒巴特作品受到启发和鼓励,舒巴特强烈的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为狂飙突进运动开辟了道路。
弗利德利希·马克西米利安·克林格(-)生于*人家庭,学习法律、神学和文学,曾与歌德往来密切。他曾为剧团写剧本,并随团到各地演出。年起到年他先后在奥地利*队及俄国*队里服务。年任多尔伯大学总监,但因思想进步于年被迫辞职。其成名作是年的《孪生兄弟》。他于年写的剧本《混乱》具有极强的*治倾向,对自由的追求尤为明显。虽然结构有点松散,但其反封建的激情引起很大反响。
剧情是讲一个英国人为反抗社会,改名为“粗野”,跑到美洲,参加自由战争,和他一起的还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富有幻想的“火”,另一个是忧郁无聊的“怠惰者”。“粗野”在那里遇到了过去的爱人,但是两人的父亲却是仇人,于是就发生了一系列纠纷。但 两人互相谅解,终于结合,而“火”则和一热情女子一起过田园生活,在山洞里当隐士。全剧充满反抗精神,既严肃又不乏诙谐。作者曾说:“我的天才在狂飙突进中用火的潮流在咆哮”。该剧在出版时改名《狂飙与突进》(),而德国的狂飙突进也由此而得名。
年的剧本《施蒂波和他的孩子们》公开否定封建专制君主和贵族的高压统治。他写的剧本还有《康拉丁》()、《达摩克利斯》()等。克林格也写过多部揭露批判封建制度的小说,其中最为 的是《浮士德的生活,事业和入地狱》()。该剧通过浮士德的一生经历,刻画了丑恶的德国专制*权和教会的种种罪行。
雅各布·米夏埃尔·赖因霍尔德·伦茨(-)生于牧师家庭,学习神学,年任家庭教师并在此时结识歌德和赫尔德。他曾去过魏玛、瑞士。年精神错乱,随后在俄国流浪,终因穷极潦倒死于莫斯科街头。伦茨是狂飙运动的主要参加者。他的主要剧本是《家庭教师》()和《士兵们》()。前者以作者亲身的体会写出了家庭教师在上层阶级中所受到的奴仆般的待遇,对封建贵族进行了抨击,也描述了市民阶级知识分子的懦弱。后者揭露了贵族*官的道德沦丧,嘲讽了市民的虚荣心和向上爬的心态。
伦茨还写过一些小说,例如《策尔宾,又名新哲学》()及未完成的《林中隐士》等。他的剧本注重人物的刻画。他在《论戏剧》()中大力推崇莎士比亚的戏剧,该论著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戏剧理论的纲领性文件。
亨利希·莱奥波尔特·瓦格纳(-)出生在斯特拉斯堡的商人家庭,大学时学法律,与歌德同学。年他在法兰克福任律师,曾出版过《诗歌年刊》。其作品主要是戏剧,内容多数是写市民的生活以及他们与社会的冲突。瓦格纳死于肺病,仅活了32岁。他写有《一个不知名的好人》()、《国王的加冕礼》()、《塞巴斯蒂安·齐利希的生与死》()等,最 的是《杀婴儿的女人》()。
该剧讲述一个平民出身的姑娘被贵族*官诱奸而怀孕,*官虽有结婚许诺,但其好友却认为门第不当,从中阻拦并假借*官名义宣布与姑娘断绝关系。姑娘悲痛又无奈,在精神恍惚之中将亲生孩子溺死。姑娘的父亲虽然找到了她,但她却被无情地作为杀死婴儿的凶手而判处死刑。剧本反封建门第的思想非常突出,同时也揭露了贵族*官的道德腐败,具有很强的狂飙突进运动精神倾向。但在年,作者却把该剧结局改成大团圆,杀婴的行动被阻止了,父亲找到女儿并原谅了她,*官 也跟她结了婚。这一改动大大削弱了这个剧本原有的进步思想。
结语
狂飙突进运动虽然没有演变成为一场*治运动,但其作品却充满了强烈的*治色彩,在题材方面涉及的都是当时的现实社会生活,具有极强的揭露性和反抗性。当时涌现了一大批反封建、反专制的青年作家。德国狂飙运动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它在德国文学的发展史中却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尽管它突破了理性的束缚,以感性体验为主,但就其实质来讲,它在反封建、反专制方面与启蒙运动不但有着继承的关系,而且发展了启蒙运动,在人民性和民族性方面这点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