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问题,让我思考良多。
古典音乐讲座“穿T恤听古典音乐”已经讲到第六年了。我一直没把它当作一份事业,只觉得周末出来和大家一起听音乐,听音乐讲故事,讲音乐人的欢喜悲哀,讲音乐是人生的一份礼物,大家都有份。
我尝试把那些学过的理论都忘记,回复聆听的单纯喜悦,捕捉最初的感动留在心里。很多年之后才知道,那就是生命里最珍贵的时刻,完胜那些金榜题名或颁奖盛典。
从大处说,音乐虽然无形无色,却与人们血肉相连。平时在书本上阅读西方历史文化,总觉得隔阂,但当你听见那个年代的音乐,就会听见当时的风云际会心潮起伏,似乎毫不费力就可以贴近那个年代灵*深处的热情与彷徨。音乐的力量,可以让一个死去的世纪在你心里复活。
每个年代的音乐人做着相同的音乐普及工作。从大指挥家伯恩斯坦,到乡村音乐教师,从音乐教授,到小报乐评人。凭着各自对音乐的天真的热爱,花费不少时间、心血和精力。作为乐评人,我们写乐评,从个人的审美角度指导聆听,其实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听众;作为音乐教育者,我发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天才和大师,而是建设生机勃勃的音乐文化环境,是让整整一代人热爱音乐。
说实话,我时常顾虑,普及古典音乐是一项前仆后继的事业,前辈们做不完,我辈也做不完。求学10年,读了音乐教育学士,作曲技术硕士和高级复调博士,当初跃跃欲试,想尽可能全面了解这个领域。如今一辈子只用来普及古典乐,似乎不够挑战。
据说我们70后是不甘平庸的一辈人。生长在夹缝里,遇上市场经济大潮,我们现实而勤快,兴致勃勃享受物质生活,而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烙印还没被时间抹去,总是在人生关键时刻跳出来,审视自我,怀疑人生,批判眼前的安乐苟且,没有作为何以安然老去?
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是否可以为虚伪的音乐教育做些改变?大师们都在说,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无论哪个世纪,艺术音乐总是小众的,是文人精英和有钱有闲阶层的风雅爱好。但诺大一个中国,人口基数大,其实没有哪个行业是真正小众的。就上海而言,古典音乐节的受众人数明显超越了爵士和摇滚的演出。在古典音乐界,存在隐性的更大群体,就是古典音乐教育的受众。但凡喜爱听古典音乐的,总想学一两门乐器,而那些说自己听不了古典音乐的人,更希望他的孩子们具备古典音乐修养。郎朗的老师格拉夫曼来中国讲座时,我请他给中国万琴童多多指点人生方向,他笑着说哪里是万,已经有万了,“目前我在柯蒂斯的学生,全都是华裔!”
公共音乐教育的问题不少,改变的呼声也很高,却一直不见有效的成体系的对策。直奔考级、考各种证书、教学错误、练习无效率、照搬一对一的专业教育模式。如此让音乐教育变得机械乏味,变得功利,逐渐远离音乐。也许是方式有问题。一人学琴,一人练琴,一开始兴致勃勃,时间一长容易懈怠。没有动力、没有竞争,进步又太慢,可能是这些原因,学音乐容易半途而废。而音乐是美的,也是用来交流、表达和互相聆听的。我总是觉得,即便是乐手,聆听也是比演奏重要,没有学会听,如何演奏出有想法可表达的声音。
我们找到了一个答案!
近年各处讲课,发现公共音乐教育的不少问题,比如直奔考级,教学错误,练习无效率,照搬一对一的专业教育模式,长此以往,公共音乐教育正逐渐远离音乐,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在筹备半年之后,推出这一课程,欢迎大家参与!——田艺苗年9月,在准备了近半年之后,
我的工作室推出了一门面向公众的音乐课:
古典音乐重奏课
一起来玩重奏吧!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练琴没劲,还有乐队的同学与你合奏,用音乐一起交流、欢笑;你一个人练琴偷懒玩手机,还有乐队的朋友们监督你,大家都熟练了,你怎可以拖后腿;一个人学琴进步太慢,还有同学们帮你分担复杂的音乐技能,与你分享美妙的多声部音乐。发布招生公告的 天,我们就收到了数百个留言。但真正招到合适的学生却是在一个月之后,没人参加过与陌生人合作的重奏课,组合适当的乐手也要看机缘。我们召集了各种爱乐者,有专业的音乐学生,有琴童,有乐迷,有名媛贵妇,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爱好者。
面试。QQ群。分配老师和曲目。一系列繁琐的工作。
零基础的小白,要求先学预备课,可惜教师不够,让他们在QQ群里先聊着;考出钢琴十级的乐手,水平太高,无人搭配,也在群里先为大家做艺术指导;最让我感动的,是高龄乐迷,他们年轻时的音乐梦没有实现,如今终于有时间继续发展业余爱好。这是对音乐最赤诚最无功利的热爱。我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听那些烂熟的曲子,是他们让我学会重新聆听,听细节之美。
我们的重奏课有三个环节:1.基础课与声部练习2.重奏课3.音乐沙龙表演
因为无先例可参考,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学中逐步完善与改进。基础课仍采用一对一,因材施教;重奏课的组织一直是个难题,最初来报名的几乎都是成人,可是坚持学下来的几乎都是小朋友,成人都太忙了,后来我们沙龙表演的主力也都是小朋友,在此代表成人向小朋友表示敬意;目前 的是音乐沙龙表演,在沙龙里面一边给大家讲解重奏与室内乐的历史、经典曲目,一边结合现场演奏,还有英伦下午茶吃吃喝喝,以致后来沙龙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越了课程本身。
新一季的
“古典音乐重奏课”
我们根据前面的经验做了一些调整:
不再安排一对一的声部练习,把这一课程交给学生自行寻找教师;我们公布新的重奏课演奏曲目,每一个月组织四节专家重奏课,学生可挑选自己喜爱的曲目演奏;继续组织音乐沙龙与表演,当然形式会更丰富有趣。怎么报名:
1、加小编,请尽情地骚扰小编吧!或
2、搜索,新消息将在群上率先公布!
(づ ̄3 ̄)づ╭?~
3、报名期限:8月底截止报名及面试,9月份开始组建重奏组!
课程设置:
新一季的重奏课程设计有所改动,共分为三个环节:
1.声部练习
-在正式录取学员后,根据演奏水准组建重奏组,再挑选难度合适的乐曲。
*此期间学员将自行练习或跟随器乐教师学习演奏自己的声部。
2.重奏课
-重奏组各成员在练熟自己声部后,每个月四次课程由田老师组建的教师/指挥团队进行重奏课指导和排练。
3.音乐沙龙表演
-讲解室内乐知识及正式展示合奏成果。
曲目列表:
古典音乐重奏课可选的曲目:
1.弦乐四重奏:莫扎特K,第四乐章2.弦乐四重奏:海顿F大调第17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3.弦乐四重奏:贝多芬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op.74, 乐章4.弦乐四重奏: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5.弦乐四重奏: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美国”》,op.96,第二乐章6.弦乐四重奏:柴可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7.钢琴三重奏:莫扎特第四号钢琴三重奏,K,第二乐章8.钢琴三重奏:柴可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追忆伟大的艺术家》 乐章9.钢琴三重奏: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 钢琴三重奏》“悲歌”10.钢琴三重奏:门德尔松《d小调 钢琴三重奏》op.49,第二乐章11.钢琴三重奏:贝多芬《第七号钢琴三重奏“大公”》 乐章12.长笛、小提琴、中提琴:贝多芬《D大调小夜曲》一至六乐章13.弦乐四重奏、单簧管: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K., 乐章。14.弦乐四重奏、钢琴:舒伯特D《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第四、五乐章。15.弦乐六重奏:柴可夫斯基《d小调弦乐六重奏》“佛罗伦萨的回忆”第二乐章16.七重奏:贝多芬《降E大调七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大管、圆号)17.七重奏:拉威尔《引子与快板》(竖琴、长笛、单簧管、弦乐四重奏)18.八重奏:门德尔松《降E大调八重奏》(4小提琴、2中提琴、2大提琴)
面试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30号柏斯琴行,地铁1号线、10号线可到达。
师资队伍:
田艺苗:音乐作家,作曲技术理论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
罗伟熹:留美大提琴家。
刘璐:毕业于维尔茨堡音乐学院的长笛演奏家。
田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中国复调音乐协会理事。
张润崯: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首席。
薛源:第二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金奖、最受乐团喜爱奖。
葛维岳:深圳大剧院爱乐乐团首席常任指挥。
田艺苗的田音乐是生命的一份礼物。只要你有心聆听,总会听见幸福。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