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lazy
提起鱼丸,福州人几乎都爱,色白,表皮是Q弹滑嫩,有鱼味而不腥,一口咬开,油水满溢,馅料咸中有甜意的,是最家常的美食。
图片来源:lazy在福州,鱼丸和肉燕几乎就是兄弟美食,都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 有福州乡情的美食。
图片来源:lazy鱼丸不是福州特有,沿海许多地方有鱼丸,不过带不带馅料是福州鱼丸和其他地方的 区别。是谁发明了用鱼泥包肉,已经无法考证了,海陆的组合,食材间恰到好处的配搭,最能体现本帮菜的特色。
图片来源:lazy
旧时鱼丸很多人家都会制作,我就曾见过老父亲制作鱼丸。本地盛产海鱼,把大鱼肉剔出,拍打如泥,加上淀粉,使劲搅拌,变成鱼肉泥。肥瘦相间的馅肉,加了盐、酱油和糖调制。抓一团鱼肉泥在手掌上,中间放一块馅料,用手将鱼肉泥团拢起,在拇指与食指中间轻轻一挤,一个光滑完整的鱼丸就成型了,再用圆的小匙舀起,放入装水的盆里,鱼丸就浮在水面了。然后入沸水中煮熟,再捞出凉干。食用时下到高汤中再煮开到鼓胀,就可以了。
图片来源:lazy食用时,一点小葱,加点本地的米醋,白胡椒,就是一辈子都吃不腻的美食了。
图片来源:lazy或因为鱼丸是半成品熟食,二次回锅重煮很简便,所以是旧时宴席上的当家菜式。以前老福州摆酒宴都会“夹酒包”回家。酒包的意义在不只是光盘节俭不浪费,更多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让家人同享到美味和幸福。主人会刻意做些“夹酒包”的菜,最常见的有鱼丸、猪蹄、肉排、蛋及各色水果,有时为了彰显主人的阔气,“鱼丸”一般做的很大,有的都有小儿的拳头大小。图片来源:lazy现在普通人家已经不自己做鱼丸了,福州有很多售卖鱼丸的店铺,有些店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不同家鱼丸的口味稍有差别,有的皮更劲道,有的鱼味更足,有的皮薄馅厚,有的馅料口味略有侧重,口味上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喜爱,各有各的忠实粉丝。
图片来源:lazy我老是觉得最诱人的是街头流动的摊点贩卖的鱼丸,以前卖鱼丸的商贩,挑着一头是炭火的担子走街串巷,只要听到碗和汤匙碰击而发出的特有清脆的连贯的“勘勘勘”声,大家都知道卖鱼丸的来了,推开窗子或走出门买一碗。
图片来源:lazy
现在他们改骑单车,穿行在街市上,驻足在人行道旁,马口铁做的汤锅下面烧着炭火,一开盖热气涌出,鱼汤的鲜香夹杂着葱香,马上把周遭的味觉吸引过来了。特有的吆喝“勘勘”已经被小喇叭播放的“鱼丸、鱼汤、牛肉丸”所代替。
图片来源:laz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