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给你送上装修的实用内容、改造的新奇想法以及美好的生活事例
找寻美好居住办法,咱该有更好的日子!
好的,请您提供原文内容,我会按照要求进行改写。
“30岁啦,我总算有了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家!”马小修窝在那又软又舒服的大沙发里,不由得发出感慨。
马小修在深圳工作和生活,他刚来这座城市那会,跟多数年轻人没啥两样,到处跑着找地方租房子。
在城中村待过,在老小区住过,爬过七层的楼,还在通勤得花差不多两小时的郊区住过……
而这些经历,变成了他让自己继续坚持的动力——“我得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想起租房子那会儿,他老是不舍得买好的家具,就怕来回折腾太麻烦。
想在墙上挂幅画,好让居住氛围好点儿,可还得跟房东商量能不能在墙上打眼儿呢。
反正就一句话,哪儿哪儿都不方便。
后来他贷款买了房,紧接着就养了两只猫,还弄了一屋子植物。他按照自己的性子把家装修布置一番,想要啥家具电器,就想方设法去弄到手,过得那叫一个自在。
就这样,这处建筑面积为89㎡的小房,变成了马小修能让自己安心生活、能摆脱每天劳累的温馨之地。
家里放满了各式各样漂亮的东西,到处都是充满活力的绿植,虽说有点乱但也挺有秩序,审美很在线,每次瞅见它们,心里就会觉得特别踏实有安全感。
偶尔有邻居或朋友来家串门,都不由得惊叹:“哎哟!真不敢想这是个男生的家!”
马小修买的那房子,套内总共大概㎡(建筑面积89㎡,有15㎡是赠送的),房子是正东向的四居室,里面有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客餐厅是连在一起的,还有两间卧室、一个衣帽间、一个储物间以及一个阳台。
一进玄关,就是个大概15㎡的餐厅。
因为这是一进门最先看到的地方,所以装修时,马小修一直坚持一个原则——
「得做到一进门就感觉空间挺大,同时得有个视觉上的中心焦点。」
所以呢,这儿没挑定制那种大型的柜体,也没弄太多特占地方的家具,一套实木的餐桌椅,再加上一个餐边柜,这就构成了吃饭的地方。
周围留出了挺宽敞的活动地方,配上没咋过多硬装修整的背景,显得又亮堂又开阔。
餐边柜是日式杂货铺那种风格的,存东西的本事特别强。
上下层都能装不少东西呢,尤其是下层的储物地方,好多大个儿的物件儿也放得下。
上下两层的收纳格外装了长虹玻璃,营造出沉稳宁静的日式感觉。这玻璃不但能有效挡住灰尘,还能把收纳的东西展示出来,既好看又实用。
同时呢,长虹玻璃凭借其反光的特点,能把家里的空间感给间接地拉大了。
中间那部分的台面上,放着各式各样的小电器,要是再装上轨道插座,那实用性可就拉满了。
柜子里塞着家里日常用的东西,顶上面放些漂亮的装饰画或者一些瓶瓶罐罐,这餐厅一下子就有了那种日杂铺的感觉。
跟餐边柜一个颜色的巧克力色餐桌,它所有的边角都是圆弧形的,不存在啥尖锐的棱角那种危险的地方。平常在家里,既能当办公桌又能当饭桌,随便咋用都行,用的次数还挺多。
就算是喊上三五个好友一块聚聚,那地方也宽敞得很,一点儿都不挤。
马小修始终坚持“家要边住边装修”这一原则,除了必需的沙发、储物柜,整个客厅里没摆任何不好挪动的大件家具。
餐边柜、餐桌、椅子、边柜还有电视柜这几样大东西,都挑了樱桃木色的,质感挺棒,显得既沉稳又有活力。
沙发和地毯选的是灰白色,能让视觉更亮堂些,再配上些黑色的摆设物件,还有长得很茂盛的绿植,这样就弄出了这个好像热带雨林似的混搭风格客厅。
沙发是云朵样儿的,虽说不像那种硬邦邦的方块沙发好看,可坐上去那叫一个舒服,一坐下就不想起来了。
它是一字型的,摆在小户型里很合适,视觉上不会让人觉得拥挤,而且能腾出挺大的活动空间。
马小修把笨重且碍事的传统茶几给换了,换成了小推车和边几,这下子,视觉中心变得开阔多了。
这推车功能挺多,活动性特好,能随便放到家里的各个地方。
那当然了,小推车的装饰功能也是蛮重要的。
马小修买的是樱桃木色的,和别的家具搭一块特别协调,显得高级还复古。
它侧面能搁杂志,里边隔层能存东西,推拉的托盘能直接拉着走或者拿出来。
不少人爱把沙发背景墙用装饰画挂满,可时间一长,审美变了,原先特喜欢的那些画,渐渐就看烦了,就特别想给换了。
瞧瞧墙上那满是窟窿眼儿的螺丝孔,还得把墙补上,光想想就够让人闹心的了。
这样一来,马小修给沙发背景墙装了个挺不错还很百搭的置物架,补墙、换装饰的麻烦事儿一下就解决了。喜欢的摆件、挂画往上一放,随便搭配,啥时候想换一下也容易得很。
置物架宽15厘米,有两块,装在沙发大概60厘米高的地方,没在视觉中心之外。
那儿摆着的挂画跟摆设,颜色都跟空间的主色调挺接近的,中间还夹杂着一点儿亮色的摆件,能让客厅变亮堂些。
东西的材质能多样点儿,像玻璃的、编织的、铝质的这些元素都挺不错。
各种大大小小的可爱物件,高高低低地摆放着,大小也不一样,一对比,显得特别有差异,特别生动。
电视柜是那种细长型的,把整个客厅的纵深感都给带出来了。
(后来由于它比较矮,遮不住电源线,所以就给换了)
电视边上的装饰画框是马小修自己动手做的。
软木板上贴了好多日积月累下来的吊牌,好看、实惠还显得挺高级,生活味儿也浓。
家里的搭配都从生活中来,没啥具体的规矩限制,而且因为没孩子,整个空间里放的都是马小修中意的东西。
它们会跟着他的生活审美一直变,像今天觉着能把茶几撤了,明天又觉着有个茶几挺方便的,接着还想换块地毯。
反正,独自居住的马小修,老是跟自己的生活较劲。
把挂墙的电视换成可移动的,然后把细长的电视柜拆掉,改用两个模块柜来进行储物,这样一来,复古的质感立马就变得浓厚了。
把电视挪开,在墙上装个投影仪,不管是看影片还是做健身,都特方便。
到了秋天那阵子,他把地毯换成了暖棕色的,还配上了同颜色系列的沙发毯,点上落日玫瑰味的香薰,家里头秋冬的那种氛围立马就有了,既暖和又热情。
和客厅的极为繁杂不同,马小修的卧室看上去更为简洁朴素。
阳光从木百叶的缝儿里透进来,把整个房间都给照亮了,这卧室看上去就跟个艺术空间似的。
他挑了老半天,也没找着合适的床,干脆把背板给去掉了,让床体直接靠着墙,这样看上去视觉上还更显干净敞亮呢。
1米8的床体是箱体悬浮式的,还是他钟爱的樱桃木色。把床下面打开,能放不少像被子、枕头这类的床品呢。
床右边那黑色的斗柜能当床头柜使,抽屉能放不少小零碎,台面呢,只要好看就行。
床头那幅背景画是马小修一时兴起自己画的,没啥特别意思,不过挺有感觉的。
卧室里左侧床头灯那根长长的铁丝线,把层高显得挺高的。
那灯光照在墙上的模样,使得他每次进卧室时,都感觉像进了美术馆似的。
床尾柜还是樱桃木色的,既实用能装东西,又美观好看,把杂七杂八的东西放进抽屉里,台面上就摆着唱片机、书还有香薰。
落地窗边上有个木质的衣架,能挂穿过但还不用洗的衣服。
时间一下子过去,到了年的年底了。
马小修在深圳的一个大厂干了差不多10年,在他自己的房子里也住了有5年啦。
这段时间,他陆陆续续去了40个国家,疫情来了以后,就变成宅男了,还喜欢上了在家的日子。
他每天清晨都会被阳光弄醒,瞧着光线透过百叶的缝儿,一点儿一点儿地钻进屋里,直至把整个屋子的最里边都给铺满了,接着又缓缓离开:“太惬意啦!”
家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在阳光底下是越长越旺盛啦。
实际上,马小修最大的爱好就是养植物,他乐意瞧着它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变化,看着它们往光源的方向长歪了……
他打小就对植物感兴趣,小时候在老家那会,就喜欢到亲戚家薅些叫不上名的花草,弄回家找个盆给种上。
如今在大城市过日子,他没丢掉自己的喜好,家从最初仅有一面花墙,已然成了当下的植物园。
大型龙血树、老桩龟背竹、霸王蕨、姬龟背、秋海棠(像鳟鱼、粉旗鱼、富士山、白冰、苏菲这些品种)、黑天鹅海芋、绿天鹅海芋、米歇尔龟背竹、柠檬汁蔓绿绒、云母蔓绿绒、银叶小斑葛、杏叶藤……它们可劲儿地长着,跟家居搭配到了一块儿。
到了晚上,整个家就好像一个色彩缤纷的热带雨林似的,既让人感觉有些忧郁,又充满热血的气息。
把灯打开,放首爱听的音乐,给自个儿倒杯百利甜,坐在沙发上悠哉地喝着,马小修觉得自己仿佛在雨林中纵情奔跑,一下子就把所有疲倦都抛开了,啥不美好的都给治好了。
如今的马小修,是越发喜欢待在家里喽。
自打买了房从闹市搬走后,他的日子就剩公司和家了,和朋友同事的交往变得特别少,差不多都没了。
不过对马小修来讲,这种状态是他中意的,不用去上班赶路,不用强装笑脸,不用工作,在家里静静地打扫打扫卫生,给花浇浇水,养养猫,睡睡觉,他会觉得更舒坦。
与此同时,他对物质和消费的欲望大幅下降了,如今的他,更注重精准消费和有节制地购买东西,这样低物欲的日子,倒使他少了些浮躁,也少了些烦恼。
30岁了,没啥社交,自己一个人住,就做自己想做的。
孤独虽常存,可家的温暖以及自在轻松的生活总能将其化解。
也许这便是,有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家的最重要意义吧。
素材及图片源自:小红书
马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