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有很多人迷恋“野生”,因为在他们眼里,野生不仅意味着纯天然、无污染,而且营养更高、味道更好。但说实话,口味有差异可能是有的,但是不是更安全、更营养,那就非常值得商榷了。有一种大家常吃的鱼,至少就不是这样,那就是三文鱼!到底什么才是“三文鱼”?严格来说,“三文鱼”并不指具体某一种鱼,而是某些鲑科类鱼的商品名。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淡水虹鳟鱼,的确也是鲑科鱼;而我们日常说的“三文鱼”,一般指大西洋鲑(海水养殖)。所以,尽管淡水虹鳟强行上位,被我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归到“三文鱼”行列,但本质上,它不应该在商品包装上标注“三文鱼”。混乱的命名,大概是这么个关系三文鱼有什么营养?鲑科鱼大多都有橘红色的鱼肉,这种颜色来自虾青素,它是一种抗氧化物;除此之外,三文鱼是为数不多,既能提供丰富Ω-3系脂肪酸,又不会有汞中毒风险的鱼类(还有虹鳟)。根据这份数据,每周吃g大西洋鲑,就能满足平均每天mg的EPA+DHA摄入量;这个量,对孕妈妈和母乳妈妈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若是宝宝的话,每周50g就差不多啦!如何挑选“三文鱼”?1、选养殖的,不选野生的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不理解,但和野生相比,养殖其实有更多优势。市面上的三文鱼,其实大部分都是养殖的,从营养素角度来说,养殖相对野生的脂肪含量更高。根据上图可以看到,无论是海水养殖的大西洋鲑,还是淡水养殖的虹鳟,总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维生素A含量,都高于或等于同类野生鱼;若是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野生三文鱼的寄生虫风险较高。值得注意的是,野生鲑鱼主要捕食小型鱼类和甲壳类生物,存在寄生虫传播途径。因此,野生鲑鱼必须经过急冻才能用于生食;而完全用人工饲料养殖的鲑鱼,饲料经过高温处理,可以控制寄生虫风险!2、选新鲜的市面上看到的三文鱼,有冰鲜和冷冻两种,那种现杀的“新鲜”,显然是没有的。综合来说,选购冰鲜三文鱼时,可以根据外观、手感、气味,选择更新鲜的产品。外观:新鲜三文鱼的肉色,是粉红色偏橘色,脂肪分布均匀,越新鲜,脂肪纹路也就越清晰分明。像这样,脂肪纹路已经散开模糊的,表明已经在冰鲜的环境中存放了很久了。手感:新鲜的三文鱼很有弹性,按一下会很快弹起来;而不新鲜的按下去后,会有凹坑,难以恢复原样。味道:新鲜的鱼肉只会有轻微的鱼腥味,如果有强烈鱼腥味,甚至恶臭,肯定已经不新鲜或变质了。而冷冻的“三文鱼”通常可以保存4个月左右,选正规品牌和清晰生产日期;线上购买的话,选口碑和出货量比较大的店铺。如果对来源不放心,可以让商家提供海关申报单。3、冷冻还是冰鲜?根据需要选如果买回去立刻吃,那就买冰鲜的,选一整块,不要买片好的,因为片好的鱼,接触空气和微生物的面积更多,会增加腐败变质的风险。如果是打算放着过几天做,那可以买冷冻的,保存时间更久。买回来后分装,分成单次食用的小份,然后尽快冷冻;吃之前拿出来放在冷藏室或冷水中解冻,但是不能复冻。4、如何区分虹鳟和大西洋鲑?如果在店里吃刺身,除非看到整鱼,否则靠肉眼其实很难判断;但也有专业的人说,肉眼也可以判断出虹鳟和三文鱼的区别。(肌间脂肪差异还是挺大的,入口软硬度也有明显区别,不过这可能和我过去混生鲜有关,大部分生鲜食材在我眼里好像区别都很明显。但有个准确度仅有6成的简易判别法,店里切得越厚的越可能是真三文鱼,厚度要是连0.5cm都达不到的,基本就是虹鳟无疑)。所以,虽然虹鳟也是很好的鱼,但不建议生吃;如果真想吃三文鱼刺身,还是去高档餐厅,或者通过可靠渠道购买,会比较放心。最后我想说的是,从营养价值来说,虹鳟跟三文鱼没有值得纠结的差异,煮熟吃就好喽!但无论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给小宝宝吃的话,都建议加热做熟,将寄生虫和细菌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也希望大家每时每刻,都能享受健康,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