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解读这篇小说的过程,简直有点像破案~
《OutofSeasons》(国内大多翻译为《禁捕季节》),先来看看小说本身的故事情节是什么样的:在旅馆里,一对来自外地的年轻夫妇想在禁捕季节去钓鳟鱼,镇上一个嗜好喝酒的老头儿自愿当他们的向导。一路上,老头儿跟城里的人打招呼,却极少得到回应。老头儿又让年轻夫妇买酒给他喝,遭到了镇上其他人的嘲笑。年轻人的妻子在中途离开了。到了河滩,年轻先生才发现钓鱼的工具没有带全,决定明天再来。老头儿问年轻人要了买明天食物和鱼饵的钱,小说的结尾年轻人却说他明天十有八九不会再去钓鱼了。
结尾让人有点茫然……
海明威 的「冰山理论」(IcebergTheory),是说「一座冰山的仪态之所以庄严,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死在午后》,),即故事的深层含义不应明显地浮于表面,而是通过文本的暗示和读者的想象补充揭示出来。
题主的问题很棒:「这座冰山到底是什么?」
我想,这个故事的水下,其实有着三座大山…… 座冰山:老头 ,才是小说被省略的真正结局。
这一点题主在问题描述里提到了,海明威在《流动的圣节》里写道:
「情节非常简单,我还略去了老头子 这个真实的结局。略去这一点是根据我的一种新理论,就是:你可以删去小说中的任何情节,只要你心里有数,而且知道删掉的部分能加强小说的感染力,使人感到意味无穷就是了。」(56)
故事要从年的圣诞节前夜讲起,海明威在奥地利的施伦斯,给他的好基友菲茨杰拉德写了一封信~
(当然,其实他们俩的年龄差并不是图上这样……(≧≦))
从这封信里,我们发掘到了第二座冰山:这篇小说是海明威和他妻子的真实经历。
年,海明威和他的 任妻子哈德莉在意大利CortinaDAmpezzo小镇上。据海明威说,当时旅馆里一位满嘴酒气的园丁准备把他们带到附近一个可以钓到很多鳟鱼的地方,以期得到一些小费。可结果证明,那条河满是污水和烂泥,已不能垂钓,那个地方的附近是一个垃圾堆。(Lynn,)回到旅馆后,海明威向旅店老板告了状,那个老头儿因此被解雇了。
在后来给菲茨杰拉德的那封信里,海明威说:「因为那是他在镇上的 一项工作,他又喝了很多酒,非常绝望,就在马厩里吊死了。」海明威一听到园丁的死讯就坐下来写作,「立刻用打字机写下了一个没有标点」的短篇小说《禁捕季节》,这个故事「几乎完全是所发生事情的实录」。事实与故事之间 的重要区别就是他省去了园丁 的细节。他对菲茨杰拉德解释说,当时他一直在为《小评论》写一些有关暴力的稿件,「我想写一篇没有暴力的悲剧故事。因此,我没有把 这一情节放进去。这也许听起来有点愚蠢。但我认为这个故事不需要 。」30年后,海明威在我们上述的《流动的圣节》中又重申了这个省去 细节的原因。(Lynn,)
不过,这真的就是这篇小说背后的全部真相了吗?
(题主在问题描述里的感受是很准确的:「若他仅仅是一个骗人钱财混日子的老酒*,又何必 呢?」)
JeffreyMeyers也批评:「由于他没有掌握好删节技巧,没有说明老人 的真正理由,使甚至洞察力很强的读者都难以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这篇小说发表30多年后,海明威自己也承认「弄得大家都看不懂了」。
因此,看起来很多读者并不能从小说本身,推出老头会 的结局。
是海明威这次「冰山理论」的尝试失败了吗?
写作《海明威》一书的KennethLynn表示:事情没这么简单~
「关于园丁的轶事趣闻虽说有趣,却经不住仔细回味。作为一个运动员,海明威曾在一位 老师的指导下接受过良好的训练。在钓鱼狩猎方面也有规律可循。他的父亲曾反复告诉他,有些规律必须要遵循。还是一个小孩子时,海明威曾违法捕杀过一只苍鸳。长大成人后,他一直严格地奉行父亲的哲学。他讨厌那些运用各种鱼线和鱼钧钓鱼而不给鱼以搏斗机会的钓鱼者,讨厌那些从车子里射击的猎手,讨厌那些砍掉牛角的斗牛士。因此,认为他在科尔蒂纳的禁捕季节里还一直对钓鱼感兴趣似乎就不太合乎情理。同样,一个园丁听说旅馆的经理要解雇他,他就马上去 ;或者,听到这个新闻后,海明威立刻就会按照他刚刚才形成的省略理论坐在打字机前劈劈啪啪地敲打出这个没有暴力的悲剧故事;这些事似乎也不太合理。 一个似乎不大合情理的地方是,省略 的情节怎么会增加故事的感染力呢,因为,在《禁捕季节》里,那位勇猛、残忍的钓鱼向导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举动能让读者怀疑他有 的倾向。」(-)
于是,第三座冰山渐渐浮出了水面,Lynn认为:
「 的可能性是,这个故事完全是海明威杜撰的,其中所描述的婚姻争端也只发生在他的想象之中,它起因于他对哈德莉怀孕的矛盾心情。听说她的状况后,他非常恼怒。后来,他不仅不关照她慢点行动,照顾好自己,反而拖着她进行极为消耗精力的活动:在拉帕洛打网球、快速步行到比萨和锡耶纳、在多洛米蒂山滑雪。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难道他不是在试图用这些自然方法让她流产吗?这些方法失败后,他的心里难道不是冒出了人工打胎的想法吗?在《禁捕季节》里,他微妙地暗示了他确实这样想过,并为此深深自责。」「照海明威看来,哈德莉怀孕的不幸后果之一,是她想他们俩都回到美国或加拿大去。她的理由,用她的话来说,就是「那里的医生、护士、医院都比巴黎好」。由于海明威自已也对她生产的过程十分担心,所以对她的这句话印象很深。然而另一方面,他极不情愿放弃他自已已经创造的新生活。在他左思右想时,他也许曾想到过让哈德莉独自横渡大西洋。因为在《禁捕季节》里,当那位妻子讽刺地说『当然,你没有这份胆量就干脆回去』时,那位年轻的绅士搪塞道,『你干吗不回去呢?』」
Lynn还讲到了海明威后来的 作品,《白象似的群山》,称「他本可以把它命名为《禁捕季节:第二部分》」:
「在勒格劳—迪鲁瓦的三周里,海明威用几天时间写完了《白象似的群山》。选择这样的主题对在度蜜月的人来说,有些令人不可思议,因为故事颇有可能取源于他对 个妻子的想象,重现了他在《禁捕季节》里所描写的那种压力。作者再次希望对故事中不愿做流产的女主人公表示同情。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故事中男主人公蛮横无理地坚持要她流产,这正表明了海明威对他与哈德莉婚姻失败的 理论:如果他们两人的生活中没有孩子的介入,他们本不会分手。」
在小说中,妻子和丈夫的疏远关系在多处均有暗示,《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一书里,收录了PhilipYoung的类似观点(这本书还是张爱玲翻译的呢~),他认为,「《禁渔时期》……已经是造诣很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对恋人对彼此憧憬破灭的故事,使人想起菲茨杰拉尔德的《美丽与毁灭》。」()
至此我们发现,小说的第三座冰山,也许与海明威妻子的怀孕有关,正如Meyers在《海明威传》里写到的:「《不合时令》更多地是写海明威与 个妻子哈德莉婚姻的结束。」
HemingwayandHadleyRichardson
关于这篇小说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啦~希望能对题主有一点点帮助~
查看原文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houjibaidu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