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烧河一年后,让钓友苦等的赤眼鳟终

赤眼鳟,又称红眼蚂螂。因其体型修长,和草鱼长得很像,因此也有钓友称其为“野草鱼”。野生的赤眼鳟在全国大部分水域都有分布,但*河中的赤眼鳟,行踪诡异,游动速度快,力道大,深受钓鱼人的喜爱。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选对钓位,也能享受赤眼鳟阵阵袭来的快感。能带给钓友这种感觉的,非*河中的红眼草鱼莫属。

一条半斤左右的赤眼鳟,就能发出2斤鲤鱼的力道,鱼线会被拉出“吱吱”的闷响,这种声音对于钓鱼人来说,简直就是天籁!但在*河中,这种鱼的踪迹难觅,一般钓友也很少钓到。不认识的钓友,还以为它是大型“船钉”。

不过,让钓友期盼的赤眼鳟,在去年*河“烧河”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为什么“烧河”之后,这种鱼都不见了?首先,还是让大家来看一下*河“烧河”的威力!

烧河之后,*河滩龟裂成一幅地图

所谓“烧河”,指的就是调沙。每年夏季,小浪底水库都会开闸放水,利用水流清理出淤积在河道中的*沙,让下游河床不再抬升。每次“烧河”,都会让*河水位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水中的含沙量甚至上升到数百千克每立方米,来看看钓友做的试验就知道了。

烧河时,一瓶装满水的瓶子,沉淀两个小时之后,沉积下厚厚一层泥沙。按照这个瓶子的体积(毫升)计算,河水含沙量估计不低于千克每立方米。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鱼类根本扛不住,所以每年调沙期间,*河都会出现“流鱼”的奇特现象。

*河水含沙量测试

尤其是去年调沙,为数年来规模 的一次,*河下游水流量也达到了立方米每秒左右,大量鱼类遭殃。赤眼鳟虽然泳姿矫健,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滚滚泥沙,肯定也是遭受重创!

从去年*河调沙之后,钓友便一直在*河寻找这种鱼的踪迹。尤其是在赤眼鳟喜欢的缓流、浅滩处多次寻觅,却始终没有见到它的影子,这让钓友心里难免有所失落。去年的那次“烧河”,会不会让赤眼鳟遭受灭顶之灾?想到这里,钓友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本周,随着气温的升高,编者也跟随钓友前往*河打探。在往年赤眼鳟频繁活动的*河浅滩,守候了几个小时,鱼钩上却始终没有动静。就在钓友失望之际,一支抛竿突然被拉倒,本以为是被水流冲击,没想到收杆的时候,却感到水下一阵阵“乱撞”。收到岸边后,一尾漂亮的赤眼鳟上岸了!一年之后,它终于咬钩了!

从去年到今年,一年的苦苦等待,总算没有白等,漂亮的“赤眼鳟”还是来了!看来,它虽然受到*河调沙的影响,却还是保留了种群,也有可能它们在调沙期间,都躲到*河的支流中去了。钓友 放流这条红眼鳟鱼回家,只有*河才是它的归宿。

有这么漂亮的鳟鱼,钓友表示就算天天在河边守候,心里也是很美啊。

钓鱼七天乐,每天为广大钓友们带来 手的野钓资讯!作者将持续为大家奉上*河野钓战报,感谢钓友们的支持,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mp1998.com/afhzp/321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