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野玫瑰包含教案一起来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音乐风格,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歌曲,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尝试演唱并了解相关背景。

教学重点:

了解芭蕾舞剧中包含的艺术元素。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变化音的唱法。

一、情境导入

1.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舒伯特的作品《鳟鱼》,引导学生回顾歌曲旋律,加深印象,为后面讲解艺术歌曲做好铺垫。

2.教师简介舒伯特,顺势引出本课课题——他的另外一首艺术歌曲《野玫瑰》。

二、新课教授

1.聆听全曲,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初次聆听,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曲家舒伯特又是通过一种怎样的情绪来表述这个故事的?

学生聆听后回答,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根据德国文学家歌德的诗作谱曲而成,讲述了原野上的玫瑰被一位轻浮的少年粗暴采摘,最终被玫瑰刺痛手的故事。舒伯特并没有过度渲染悲伤的结局,全曲总体是欢快跳跃的,采用2/4拍,即奥地利民间舞曲常用的节拍形式,但在歌曲尾声部分表露了一丝丝忧愁之感。

2.复听歌曲,突破难点

(1)多媒体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跟随音频小声哼唱,并说说本首歌曲比较难唱的地方或者有特色的地方。

学生指出变化音不太好唱,教师讲解临时变化音,只在一个小节内有效,演唱时要注意音阶走向特点,把握好音准。

学生觉得这一句开头 句很有特点,作曲家舒伯特在旋律细节之处稍加改变,使音乐感觉不再单调。

教师讲解延长记号,根据演唱者自身意图或者对作品风格理解,自由增长音符时值,给人以回味悠长之感。

(2)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后,用钢琴伴奏,学生跟随伴奏以“la”模唱,并在唱的过程中利用手势做出渐强、渐弱的力度,培养学生聆听钢琴伴奏感受音乐和准确掌握歌曲情绪的能力。

(3)教师进行细节处理后,师生加入歌词跟随音频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曾经有一部热映的台湾电影《海角七号》,导演在片尾巧妙的加上改编过的钢琴版本的《野玫瑰》,其忧伤迷人的旋律,令人*牵梦绕。教师弹奏钢琴版本的《野玫瑰》,学生聆听后谈谈这两个版本的异同之处。

四、音乐活动

多媒体出示歌曲谱例,教师将学生分为四组,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伴奏创编,可采用较简单的基础和弦进行编配。之后教师弹奏每个组的创编成果,师生共同选出伴奏 听的一组,评为“ 作曲小组”。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点评与总结。

2.学生在课下收集其他的艺术歌曲作品,下节课大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mp1998.com/afhzp/318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