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本届冷水鱼会议顺利召开,产业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图水产前沿何鸿浩
10月30日,“第七届冷水性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曁“国际冷水鱼养殖技术研讨会”于青岛召开。大会为提高冷水鱼养殖技术进步,在冷水鱼卵生产、饲料营养、病害防治、工业化养殖系统和装备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了交流,并邀请了多位国内外专家进行报告。本次大会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协同冷水性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水产学会鲑鱼类专业委员会、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特种工程分会、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本次会议参会人数超人。
大合影
会前,《水产前沿》向冷水性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冷水鱼联盟)秘书处秘书长梁利群研究员对冷水鱼产业现状进行了交流。
水产前沿:冷水鱼产业的现状如何?
梁利群:冷水鱼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对冷水鱼的研究不断深入,多个研究项目正在进行并取得了 的结果。例如,虹鳟全雌制种工艺取得新突破,培育了杂交鲟“鲟龙1号”新品种以及核酸疫苗研制取得重要进展等。
水产前沿:冷水鱼产业发展受到何种桎梏?
梁利群:冷水鱼产业主要面临两个发展问题,良种匮乏与病害问题。其一,种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国内主养品种苗种依赖进口。其二,冷水鱼也面临各种病害的困扰。但我国科研单位已经研发了相关疫苗。目前,疫苗正在安全检测阶段,有望在三年内投入市场。
水产前沿:冷水鱼联盟的目标是什么?
梁利群:冷水鱼联盟在建立之初就已经确定了联盟目标。联盟将通过联盟内部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之间广泛、多层次学术合作和技术培训,提高整个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力量,推动产业进步,使产业向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主席台嘉宾
开幕式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崔和会长在致辞中谈到对冷水鱼产业的三点看法:
,冷水鱼的整体规模小,但国际化程度高。例如鲑鳟鱼,国内产量在3万吨左右,但进口量达10万吨,国际市场庞大。
第二,格局变化带来产业升级,大企业进入行业,带领产业发展,整体水体提升。
第三,冷水鱼的产业链不健全,某些环节很薄弱,只能满足局部市场的需求。
从鲟鱼来看,中国仅用二十年发展时间年就占领了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在近三年,三文鱼消费在中国大中城市消费越来越认可,成为中产阶级的消费优先选项,而且家庭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多。随后计划成立三文鱼分会,将同业人员组织起来,加强交流合作,规范行业发展。
会议现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刘英杰副院长致辞中提到:
冷水鱼产业国际化程度逐年提高,科研力量能够快速转化成产业力量,但产业所面临问题也很多,因此我们需要开阔国际视野,拥有国际化理念。冷水鱼联盟要从全球化视野展望未来,从国际化谋划产业,进而设计出符合新时代标准的发展规划。
冷水鱼联盟理事长金星对年度联盟工作进行总结:
1、联盟组织扩大,目前联盟成员单位有60家,其中企业25个、高校4个、研究机构26个、其他单位5个。
2、联盟开展了许多科技创新活动,联盟成员单位间广泛开展项目合作并取得 的成果,同时联盟单位获得了多项奖项和鉴定成果。
3、落实农业部、水科院的工作,如援疆工作、科技扶贫工作、广泛调研工作和技术培训工作等。
4、为了总结冷水鱼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和成果,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编著出版《中国冷水鱼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一书。
报告环节
中国鲑鳟鱼遗传改良科研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研究员在报告中表示,我国作为世界水产品产量 的大国,鲑鳟鱼是现阶段我国持续生产但 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鱼类。我国每年进口各类鲑鳟鱼在10万吨以上。同时,单纯从种业的视角看,我国约80%以上的鲑鳟鱼产量受到发达国家的育种公司和养殖公司影响。
目前,我国鲑鳟鱼产业主要面临四个问题:
1、产量性能问题
2、虹鳟鱼的抗病性研究
3、虹鳟鱼的抗逆性有待提高
4、饲料配方的改进
TorbnNilsn:虹鳟鱼繁育的现状与未来
AquaSarchovaAps公司执行总裁TorbnNilsn
AquaSarchovaAps公司执行总裁TorbnNilsn在报告中表示在将来需要开发出一种耐受高 化碳和高氨氮含量的虹鳟鱼品种。因为海洋中的鱼粉鱼油等原料总量受到限制,虹鳟鱼在未来也需要接受更高的植物蛋白。目前,选育工作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