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养殖业是很多农民依赖的产业,并且已经有不少农民依靠养殖业发家致富。我们都知道要想做好养殖业对环境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比如养鱼,就得选择水源充足充沛的地方,不过这段时间网上都在流传沙漠也能养鱼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沙漠养鱼类似于天方夜谭,想象一下就知道这件事的难度有多大,不过因为甘肃大叔却做到了,沙漠渔夫"投资了几个亿搞养殖,养鱼不仅成功了,还把沙漠变成绿洲,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的有心人又有几个呢?大多数人碰到困难之后就会想着退缩,为什么世界上成功的人士少呢?就是因为拥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太少了,就是因为有心人太少了。而这位沙漠变绿洲的甘肃大叔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是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吧。
这位甘肃大叔叫作何延忠,其实就是因为地地道道的普通的农民。不过何延忠的脑子是相当灵活的,他看到虹鳟鱼在黑龙江这种寒冷的水域养活,于是就萌发了在甘肃养鱼的念头。其实虹鳟鱼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在我国大规模养殖很难实现,不过何延忠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成功,带领的当地的农民们走上富裕的道路。
原来当地有一汪泉水,名叫要药王泉,这个泉水的水质竟然完全适合虹鳟鱼,于是何延忠就开始在药王泉建造养殖场。不过何延忠资金有限,于是就找村民们来投资。何延忠所在的农村是出了名的穷,因为缺水,农民们都没办法灌溉粮食,所以只能靠天吃饭。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农民们的积蓄都是勒紧裤腰带攒下来的,谁愿意轻易把自己来之不易的存款拿出来呢。
在他们看来在药王泉养鱼是非常不现实的,这几乎就是赔本的买卖。不过何延忠并没有放弃,他靠着毅力和一股干劲,硬是将养殖场建造起来了,不少农民都跟着何延忠发财了,他也成了当地响当当的人物。对何延忠来说这样的成功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不过他还有更大的梦想要实现,那就是去沙漠养鱼。
沙漠最缺的是什么,那就是水源,而养鱼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也是水源。既然沙漠里都没有水源那怎么能养鱼呢?很多人都觉得何延忠这个想法是相当疯狂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当他动员村民们跟他一起去沙漠时,大家都拒绝了。何延忠之所以提出这个想法就是看到了沙漠中连绵不断的冰川,气温升高,冰川溶解,这不就是现成的水源吗?
说干就干,何延忠来到沙漠中就开始规划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这些冰川融水汇聚起来,那么就需要挖河道。于是何延忠就找来了专业的挖掘队,不过刚驶进沙漠就轮胎就沦陷了,根本没有前进的空间。既然没有前进的道路,那么就挖出一条道来,何延忠又开始修路了。沙漠中满是*沙,修路是相当艰难的,历经两年路修好了,河道也挖好,养殖场也顺利的养上鱼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不过接下来何延忠的养鱼事业接二连三受到重击,打击了他差点坚持不下去。首先就是洪水。夏季温度持续升高,冰川大规模融化,超过了河道的承载力,于是洪水奔涌而来,直接将何延忠的鱼塘淹没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令何延忠损失了60多万鱼苗,他虽然很痛苦,但仍然在坚持养鱼。紧接着沙尘暴又来了,养殖场可谓前功尽弃,打击了不少员工的自信心。此时的何延忠也开始怀疑自己这个决定到底对不对,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选择了前行。
既然养殖场面临的两个难题,就是洪水和沙尘暴,那么就针对性的处理。为了消除洪水这个隐患,何延忠修建了堤坝和河道,这样就能大量的水疏散出去,从而减少对鱼塘的影响。而防沙方面,何延忠想到的是种植防沙林,这样就可以防风固沙,保护鱼塘。在这一系列工程完成后,何延忠的鱼塘重建工作终于有所成就,不过鱼塘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这就彻底击垮了何延忠的信念。
何延忠一下就病倒了,他本来已经想放弃自己的坚持,不过村民们的到来又给了他希望。原来得益于何延忠修建的河道和河堤,下游的村庄才没有被洪水淹没,何延忠可以说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于是大家都来到家中感谢他。看着村民们的一腔热情,这又再次激发了何延忠养鱼的信心,村民们也见到了何延忠的成绩,于是纷纷鼓励他并加入了沙漠养鱼的队伍中。
何延忠带着村民们一起努力,不仅养殖场成功了,还将沙漠变成绿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值得人们佩服。
结语
何延忠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困难从不妥协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何延忠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创造的价值却一点都不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