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轨道在年初新冠爆发的那一刻,拐了弯。这似乎是一个与生存、平静犯冲的一年。然而,这一页翻过去,却再也回不去了,每一刻都不再是平静昨天的延续,而是动荡、不确定的去年的变异。复杂、不确定、令人不安,会成为对未来预判的关键词。在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新年贺词泛滥、煽情的一天,我们希望更泛滥、更煽情。删除了新年贺词,你看标题, 天,送你一条秦岭锦鲤。我们在新年的 天,讲一讲秦岭里的一条鱼,这可能不是“杨超越式”的锦鲤,而是一条绝顶珍稀但惨遭投*剖杀,又让人类开始对自然自我觉醒的锦鲤。
◎作者l子衿编辑l拓跋睿
秦岭“锦鲤”,万年前“跋涉而来”
秦岭里的宁陕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大概没几个人知道。但这里生活着不少秦岭的宝贝,比如秦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年将举办的“十四运”的吉祥物,都从这里走出来。
秦岭锦鲤——秦岭细鳞鲑也是其中之一,但它并非秦岭的原住民。和所有经历过迁徙的物种一样,万年前,原属北半球寒带海洋的细鳞鲑自北南移,出海寻找淡水区产卵,不料遇上了大冰期。这次出海,竟成永别。
因地壳堆积而形成的秦岭成为横亘在眼前的障碍。挑战不止“回乡之路”,还有骤变的生境——细鳞鲑是典型的冷水鱼,对水温极度敏感,适宜生存的水温不能超过18℃。
突如其来的环境剧变让这些鱼群措手不及——绝大部分无法适应,客死他乡;另外一部分则带着“天选之命”生存下来,克服困难,开辟了一番新天地,演化为新的物种——秦岭细鳞鲑。
如今它们早已适应新的环境,也无需为了产卵跋涉万里,再次经历先祖的生命浩劫。但为了下一代,它们同样要付出代价——用尽全力,跃过瀑布,到上游去。每年6、7月,这些散生在渭河支流千河、长沟河上游的鱼儿们,都会上演“鱼跃龙门”,倘若失败,轻则受创,重则殒命。
秦岭细鳞鲑是细鳞鲑属的一个亚种,生活在秦岭海拔-米的山涧溪流中,也是细鳞鲑属中, 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对多数人来说,只知秦岭有两只鸟——朱鹮、红腹锦鸡,人们甚至将后者看做“凤凰”的原型,却对同样珍贵的秦岭细鳞鲑一无所知。清康熙《陇州志》里曾详细描写过秦岭细鳞鲑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因鳞细小而得名,体如长梭,属肉食性鱼类,身上有梅花状斑点,又被称为“桃花鱼”“梅花鱼”“五色鱼”。
秦岭细鳞鲑肉质细嫩,无肌间刺,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又被称为“脑*金”,甚至优于“虹鳟鱼”,食用历史也由来已久。
早在北宋时期,陇州幽谷盛产的“梅花鱼”就被当作贡品进献朝廷;清嘉庆年间,《黑龙江外记》记载:“纽磨顺,细鳞也;岁贡,为鳣鰉哲绿纽磨顺三种”(“纽磨顺”就是细鳞鲑的古称)。
“吃货”康熙曾打卡这种美食,并留下自己的“大众点评”——“九曲伊逊水,有依萃尾鱼。细鳞秋拨刺,巨口渡吹嘘。阴益食单美,轻嗤渔谱疏。还应问张翰,所忆定何如”。
美味的细鳞鲑让康熙龙颜大悦。细鳞鲑也有了“冷水鱼王”的美称。但是,这也为后来细鳞鲑的濒危处境埋下了伏笔。
“荒野”求生,生存海拔上升米
年冬,陕西潼关的捕鱼队偶然在渭河口发现一尾,送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鉴认后,依据其生活习性推断该物种应产于渭河上游。经5年时间的调查研究,年最终发表该亚种。
然而,就是这么一种具有神奇繁衍生息能力的物种,今却陷入生存危机,面临灭绝境地。自然环境的恶化是一部分原因,但环境恶化也是人为后果。秦岭细鳞鲑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对生存水温有严格的要求——水温低于18℃。迫于气候变暖,秦岭细鳞鲑不得不向后缩小生存范围。
1年调查,秦岭细鳞鲑的生存海拔已经提升了米,分布区域则向河流源头后退了20-30公里。漳县秦岭细鳞鲑驯化厂附近的水量比10年前下降1/3,这使得秦岭细鳞鲑栖息地区河流中大型砾石裸露于空气中,严重影响了秦岭细鳞鲑的栖息环境。
复旦大学教授、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陈家宽曾站在千河上游咸宜关保护基地的河岸上,由衷感叹:“这里完整保留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生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极重要的、极罕见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山涧溪流生态系统!”
相比于天灾,人祸是更为致命的打击。
年,户县。不法分子在太平河内投*,造成大量细鳞鲑死亡。有一二百条细鳞鲑漂浮河道。9年,三人在湑水河保护区捕捉了条秦岭细鳞鲑。被捕的重达22.3公斤的秦岭细鳞鲑全部死亡,大部分已被剖去内脏。
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但是这样的毁灭性打击不止发生在现在,在上个世纪就有人痛下杀手,让细鳞鲑遭遇到了比百万年前更残酷的生存危机。
“美味细鳞鲑”的美名首先吸引了美食爱好者,并由此催生了产业链。专门的捕鱼人士通过电、网等手段为之提供货源,进而换取经济效益。同时它又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一个电捕鱼器安在河里面,一通电,半面河的细鳞鲑都翻了白肚;小半瓶(0.05kg)*物便足以让一整条小溪所有水生物全部灭绝。
20世纪80年代,来自某地质队和四川养蜂者使用的“鱼藤精”几乎一夜之间让细鳞鲑遭遇灭顶之灾。这种植物性杀虫剂,对人、畜*性中等,但对鱼、猪便是剧*。据调查,当年地质队整车整车地运送秦岭细鳞鲑及水生资源。这使得秦岭细鳞鲑的数量大面积的减少,几乎灭绝。
紧接着,秦岭细鳞鲑在提取*莲中再次遭到*手。前些年,外地人到漳县、岷县收购*莲,把浸泡*莲的 水直接排入漳河、闾井河,给秦岭细鳞鲑生存又一大打击。
现存的秦岭细鳞鲑大部分都是“鱼藤精”和 破坏下生存下来的遗留种。
保护秦岭“锦鲤”
如此珍贵的物种在灭绝的边缘徘徊,国家层面也尽全力挽救。最简单的便是成立自然保护区,将其纳入法律保护体系。
秦岭周边是秦岭细鳞鲑主要分布地,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曹明明曾说:“我们都应该把这块宝地保护起来,不能为了今天过几天舒心日子就把它给破坏。千万不能失去这块珍贵的水源保护地!”
在主要分布区陕西陇县、太白县,甘肃漳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区等,相应成立了自然保护区:
4年批准建立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这个自然保护区以秦岭细鳞鲑的分布独具特色,区内的*柏塬景区地处秦岭最核心腹地,是目前中国秦岭细鳞鲑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秦岭之中 原始生态的地区之一。5年,批准成立了漳县省级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
但仅靠保护区无法完全有效保护,掌握技术人工驯养繁殖研究是最稳妥保险办法。
年,甘肃又陆续放生了人工养殖的尾秦岭细鳞鲑,实现了养殖过程中人工饲料喂养,为大规模人工养殖奠定基础。年,陕西省进行了国内首次 规模的秦岭细鳞鲑人工标记放流工作,放流人工标记10年来“生”出的子一代幼鱼2.5万尾。年,来自甘肃天水和秦州人工养殖的余尾秦岭细鳞鲑幼苗,被放入秦州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河流里。虽然如今细鳞鲑的生存环境好转,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人们的素质和保护意识。
秦岭细鳞鲑遭受的两次毁灭性的打击均非原住民所为,不过也最终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与其他生命互为一体、同生共息才是重中之重。
你看,人和动物都不容易。年如此,年或许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