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诗路觅吟*
——我的诗词创作历程
任武德
一、爱上诗词
我原本就酷爱文学,平时也偶尔爱写点“东西”,因此,同事们都说我“文字功底好”,当然这个评价有点过,我的诗词创作是从年开始的,那年,我从乡镇调到机关,事务性工作没有乡镇那么繁杂了,作息时间相对比较正常,业余时间多了就可以搞点创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本诗词刊物上看到甘州区作者宋进林老师写的一首《早春》:
冰消雪化冬已残,鹊叫莺啼不觉寒。
杨柳才吐尖尖角,已见靓女换丝装。
我乍一看,这诗美极了,看了几遍,然后记了下来,总感觉很美,现在看来,这诗虽然意境很美,但作为格律诗,押韵、格律还有些不妥。不过从此我就爱上诗词,经常留心看别人写的诗词,尤其是古人的诗词,也慢慢试着写,迈出了学诗的 步。
二、踏入诗门
和做任何事一样,学诗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单纯的就知道“诗”有四句的,有八句的,对格律,押韵、对仗一窍不通。我开始写诗,主要是写绝句,常常凑好四句就发出去卖弄,认为自己会写诗了,自觉了不起。别人冷嘲热讽说:你这个连顺口溜都算不得,更别说是“诗”了,再后来还是在宋进林老师推荐下,认真学习了国学大师王力老师《诗词格律》,全面熟悉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及其格律、对仗、押韵基础知识,熟记格律变幻规律,并开始试着运用于写作,这样边学边写,虽然生搬硬套,用了几乎两年时间,总算是套会了,写出的作品,虽恬淡无味,但尚能在部分要求较低的刊物上登载。这期间,我常常异想天开,总想让自己的作品一鸣惊人。除按照节气、节庆日写一些贺诗外,重点选择一些事物来写。
如年写的《咏竹》:
天生有节秀葱茏,历尽沧桑不改容。
斗雪欺霜怀傲骨,痴情一世伴梅松。
《金张掖》
古城张掖水云乡,一路奇观遍走廊。
湿地烟云游客醉,丹霞百里裹霓裳。
通过苦练,对绝句已较熟练了,然后开始练习律诗,律诗的重点是对仗,写作律诗我耗费了很多精力,每写一首诗总是为对仗用词不工苦恼,有时一首诗一个礼拜才能写好,且很不满意,如:
《甘州丰景》
甘州九月泛天晴,瓜果飘香万景明。
柳戴*冠添锦色,枫穿红袄竞云英。
鳟鱼跃美龙门喜,玉米披金钱袋盈。
村道车装连载喜,霞光满目画廊生。
这首写秋天丰收景色的七律,颔联要承接 、二句, 二句启句基础上升格描写,对仗,格律、押韵均要到位,“柳戴*冠添锦色,枫穿红袄竞云英”对仗、格律、押韵均不错,承接也合适,第三句颈联转抒情“鳟鱼跃美龙门喜,玉米披金钱袋盈”,鳟鱼跃美与玉米披金不工对,且龙门喜与钱袋盈也不工对,且抒情不到位。为了熟练掌握律诗写作技巧,除多写多练外,我主要是向诗群诗友讨教,参加诗群举办的讲习班,进一步熟练写作方法。通过学习,特别是自己的领悟,感悟,才在以后写作中不断出新,把作品写“活”。因此,之后很多人读了我的作品都感觉比较生动,非常有“情”。
三、创作历程
年至年,经过几年的反复练习,我对绝句、律诗已较为熟练,并对辞赋进行练习。由于自己对诗词知识已经有较深学习,很多诗词爱好者主动向我讨教,其中免费指导全国11名诗词爱好者在很短时间(半年到一年)入门,指导张掖及甘州区域诗词爱好者9人学习诗词,有4人已入门,从年开始,主要钻研诗词创作知识,主要研究诗词创作修辞、写作技法以及针对不同水平写作者写作要素,通过研究,为更好的传承古体诗,弘扬新诗(新韵),以及研究怎样使古体诗词与近体诗很好的结合。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诗词、喜欢诗词、学写诗词。把甘州这个诗词之乡做大做强。
四、创作成果
目前,我已创作各类诗词近首,其中在各类诗刊、媒体发表余首,被国家诗人档案典藏委员会评为“国家一级诗人”,被中国百年百位 诗人评选委员会评定为“百年新锐诗人奖”,被国家文化协会等单位评为“首届 文艺奖”,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组委会评为“金奖”,全国首届“诗渡·海上云天杯”征文活动火“四海诗鸿奖”,历年来,参加全国及本省市区各类征文比赛获奖46项,并在《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人民日报客户端》《诗词月刊》等 重点刊物发表多首作品。
本人对诗词创作感受可用2首诗词表述:
感吟
一自迷诗数十年,斟词酌句效前贤。
挥毫逐韵千般苦,吟咏抒怀无限甜。
学海扬帆情更洽,骚坛展趐志犹坚。
成铅小字吾心悦,喜获微荣意气旋。
西江月·诗情
好咏非关名利,贪幽不失纯真。
修来洁魄傲红尘,懒问前途远近。
遍品酸甜苦辣,频书秋夏冬春。
痴情诗路觅吟*,撷取三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