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鱼啊,民间有种说法叫“鱼生火,肉生痰”,鱼吃多了真的会上火吗?“鱼生火,肉生痰”这句话主要是从鱼的高营养价值说起,鱼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适量食用,每天一二两,肯定不会上火,而且搭配蔬菜、主食一起吃,也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但凡事有个度,再有营养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导致营养过剩,出现上火,而且也是浪费,因为多余的也不会再被人体吸收利用了。
另外这句经典的老话,不但有益成人的健康,对小宝宝同样适用。尤其是对于很多爱出汗的小宝宝,家长们可能不知道,多汗除了跟穿衣或盖被过多、运动量大、缺钙以及一些疾病有关,与饮食也有直接的关系。鱼虾肉虽然有营养,却也是产热能的冠军。吃多了就容易造成多汗,宝宝出汗就容易受凉、感冒。常常是孩子病刚好家长又开始补充营养,而后宝宝又会生病。
所以,借这句老话给家长们提个醒:1.如果宝宝上火,暂停吃鱼虾1~2周,改吃少量肉类,并多吃蔬菜,然后一定要观察,看看宝宝是不是因为饮食改变而汗量明显减少,如果是就要改变宝宝的饮食习惯,少吃鱼虾。2.饮食上应注意各种营养合理搭配,而且水一定要跟上。3.适当多吃山药。山药清淡滋补,能健脾补虚,,适宜虚汗多的宝宝食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逐渐科学化,鱼是公认了的“科学健康食品”,健康生活,吃鱼是首选。鱼的含肉率高,脂肪又基本上是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其特有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具有软化血管的保健作用。DHA号称“脑黄金”,是人脑中必需的一种脂肪酸,具有神经递质的作用,是人脑发育和维持脑功能必需的物质。这两种重要脂肪酸都是人体不能合成,陆生动植物不含有,只能从水生生物中获取的物质。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鱼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鱼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接近,利用率高;鱼类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鱼肉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D、E,维生素B2和烟酸的含量也较高。矿物质中硒和锌含量丰富,钙、钠、钾等含量也较多,海产鱼类富含碘。不同的鱼对人体的作用不同:
鲫鱼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很高,而且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智力发育、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的作用。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鲫鱼汤可以帮助产妇催奶。
鲤鱼 有利水、消肿、止咳、安胎、消除黄疸、镇静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咳嗽、气喘、胎动不安、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此外,由于鲤鱼的视网膜上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因此,吃鲤鱼眼睛明目的效果特别好。
鲢鱼 能起到祛除脾胃寒气、利水、止咳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咳嗽、气喘等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胖头鱼 能起到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痰多、咳嗽等症状。体质虚弱的人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它的温补效果很好,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而且胖头鱼鱼头富含磷脂,能促进大脑发育,改善记忆力,所以胖头鱼又被称为使人聪明的大头鱼。
草鱼头 增智、益脑。能起到暖胃祛风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头痛等病症。常吃草鱼头还可以增智、益脑。
鳟鱼 鳟鱼属于鲑鱼的一种,有暖胃作用,适用于冻疮、寒凝痛经、胃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