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家去年出的一本小书《每个生命都重要》刚刚入选了年亲近母语分级阅读书目·小学五年级整本共度书目和年度爱阅童书·5-6年级人文组阅读书目。同时入选两个机构的推荐榜单,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不妨看看读者对这本书的反馈:陈赛(《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我喜欢这本书呈现的时间维度。在漫长的时间中观察,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而神奇的,它们每一次平凡的挣扎,都是生命的强大意志,是命运的悲喜轮转,是亿万年的进化在我们当下时空中的绵延,不容我们人类轻慢对待,毕竟,我们也曾经只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微尘而已。袁晓峰(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这是一本很好的生命教育书,那些丰富多彩的生命故事会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力量,会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常立(儿童文学作家、研究者):大到大象,小到蚊虫,皆为生命,共对死亡。这是一本动物书,也是一本生命书,还是一本“向死而生”的哲理书。它告诉我们:生命在宇宙洪荒中出现是多么偶然,在时间长河中延续是多么幸运,同为生命的人类,与动物在尘世间砥砺同行,是多么奇妙,而终将离去的我们,曾拥有这一段生命的旅程,是多么美好。夏炜然(儿童阅读推广人):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当你打开这本书,书中的每个生命都在提醒你,能够生下来活下去是多么的重要,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以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下面让阿信来一一告诉大家。这是一本风靡日本的动物生死书,也是一本送给孩子的生命教育书万物神秘又具有不可思议的普遍性,29种动物,揭示38亿年来生命进化的奥秘。在地球漫长的生命长河里,生物慢慢进化出生命更迭的机制,从而才有了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和“死”,隐藏在生物中的“死亡”,其实是被创造出来的。这本书讲述了29种生物的生命历程——从昆虫到深海生物,以一种独有的视角观察它们,并以人类社会特有的情感审视它们,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的生死放大到与人类同等高度,读来荡气回肠。每个生命都重要稲垣栄洋著给孩子的生命教育书动物科普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32购买脑洞大开,把深奥的生命哲学讲得生动浅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关于动物这样那样的碎片知识,譬如雌性螳螂在交配后会把雄性螳螂残忍地吃掉,蚂蚁虽小却能托举超过自身体重倍的东西,鲑鱼溯游而上产卵等等。如果再深入问一句,为什么?很多人就回答不上来了。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动物科普,建议先从了解生物进化史,了解大自然在每种生物里预设的小程序开始。对于鲑鱼为什么要洄游,冒死也要从大海回到出生地产卵?书中作者稻垣荣洋给出了答案。原来回顾生物进化的历史发现,曾经所有的鱼类都栖居在大海中,慢慢地,鱼类进化出了丰富的种类,大海变成了一个由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构成的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为了逃出捕食者的魔爪,处于被捕食地位的弱势鱼类便会离开适宜居住的大海,迁移到河海交汇处。河海交汇处是一片被称作汽水域的地方,也就是海水与淡水交融的地方。对于适应了含盐量高的海水环境的鱼类,那是有可能丧命的危险地带。即便如此,那些不善于竞争而遭受迫害的鱼类也只能住在那里。然而,寻求猎物的捕食者最终也适应了汽水域,并开始向那里进攻。于是,弱小的鱼类为了逃命便游到含盐量更低的河流中,去寻找栖居地。一般认为,现在生活在河流或湖泊中的淡水鱼,就是那些弱小的鱼类的后代。不过,这些淡水鱼中,有的也会选择再一次向广阔的大海前进。鲑鱼与鳟鱼等鲑科鱼类便是例证。独具创意,把生命万物的,奋斗与命运讲得惊心动魄生命在地球上诞生大约是38亿年前的事情。在所有生命都是单细胞生物的那个时期,生物中是不存在“死亡”的。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没有复杂的构造,只是进行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对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而言,“死亡”并不简单。单细胞生物一分为二,这其中没有留下母细胞死后的遗体,说明这当中并不存在“死亡”。它们只是一心一意重复对自己的复制而增加数量,如此单纯的生物,不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一般认为,“死亡”造访生物,大约发生在10亿年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生物不会死去。因此,“死亡”是生物在长达38亿年的生命历史长河中,自身创造出的一个伟大发明。一个生命如果只是通过复制而增加个体,便不能推陈出新,还会发生复制失误而导致退步。因此,生物在进化中选择了不破不立重新构建的方法。但是,如果全部破坏掉,便难以有继承。因此便有了从母细胞那里携带基因,再结合并制造新生命的方法,那就是雄性与雌性的性。也就是说,在创造雄性与雌性构造的同时,生物创造出了“死亡”的机制。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卵生生物又是选择了怎样的生存策略呢?卵生生物繁衍子孙的战略不过两种,一种是生产大量体形较小的卵,另一种是生产体形较大但数量相对较少的卵。“小卵多产”和“大卵少产”,这两个战略中到底哪个能留下更多的后代呢?其实,两个战略的利弊,最终还是要看生物本身生存的环境条件。所有的生命体都是在这两个选项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从而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生存战略。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是选择了后者,并进行了彻底的进化。大多数哺乳动物一年能生育一到两只幼崽,一次分娩最多也不过几只。另一方面,鱼类的选择和哺乳动物背道而驰,它们选择的是多产卵的战略。尽管如此,翻车鱼也可以说是个中翘楚了。据说这是一种一次能产大约三亿枚卵的鱼。如果这些卵全都孵化成鱼,那么全世界的海洋都会被翻车鱼填满。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翻车鱼的卵大多数都会被吃掉,从小小的卵中孵化出的鱼苗也基本会被吃掉。因此,翻车鱼一次产的卵中,最终大约有两枚能够长成成年翻车鱼。这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人常说买彩票中一等奖的概率是一千万分之一,而翻车鱼平安长大的概率比彩票中一等奖的概率还要低。这么一想,能长成大鱼的翻车鱼该有多么幸运啊。工蚂为什么不繁殖后代,而是顺从地接受为巢群做贡献?雌性螳螂被误认为凶残,在交配时吃掉雄性螳螂的真相是?不老不死的灯塔水母的生命奥秘是?袋鼯自成年后就不断繁殖,直到生命终结,是为了什么?书里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