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沙丘的神秘生物沙虫,竟然真的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120/4561820.html

审核专家:李维阳

知名科普作家

最近,由 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沙丘》正在热映。好多看过电影的小伙伴都被电影里贯穿整个剧情的神秘生物——巨大的沙虫深深震撼到了。

电影《沙丘》(年版)中巨型沙虫的形象

来源丨电影宣传片

根据原作中的描述,这种生活在沙丘星球的巨型沙虫甚至可以将无机物消化掉,因此吃个石头岩石什么的都是小意思,在电影里也的确表现出了它的这份“霸气”,刚一出场就把一辆大型矿车(香料采集车)整个都吞进了肚子里。

沙虫吞噬矿车

来源丨视频截图

看到这么可怕的恐怖场面,不由得让人想要幻想一下它的真实身份。看看地球上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能吞噬一切的可怕怪物呢?我们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今天咱们就来分析分析,电影中可怕的沙虫在现实中的“原型”们。

沙虫长啥样?

电影中威风八面的沙虫生活在被称为“厄拉科斯”的沙漠行星中,它的外形看上去像是长着坚硬外皮的巨型蚯蚓,但嘴巴里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尖牙。一看就给人一种非常不好惹的感觉。沙虫潜藏在深深的沙漠地下,没有眼睛,依靠敏锐的触觉感受周围的环境,如果有什么物体在沙漠表面活动,它就会从地底钻出来,连沙子带猎物一口吃掉。

设定中的沙虫形象来源丨网络

我们来总结一下它的特征。首先,沙虫长着长长的身体,没有四肢。根据描述,这种巨物的身长可达米。其次,沙虫的嘴巴里长着密密麻麻的尖锐牙齿。再次,它们习惯于将自己隐藏起来,等待猎物出现。

综合沙虫的几个特征,我们在现实存在的动物中找到了几种可能是沙虫原型的动物,咱们接着往下看。

生活在沙子里的蠕虫

那么,首先有没有名字也叫做“沙虫”的动物?

还真有,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潮间带和浅海的泥沙海底,就有这么一种被当地人民叫做“沙虫”的动物,它就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方格星虫(Sipunculusnudus)。

和电影中的沙虫一样,方格星虫平时也躲藏在沙子里面,只不过它们可不是电影中凶残的掠食者,而是软软塌塌的一条肉虫子,只能依靠触手把微小的食物颗粒和沙子搬进嘴里来获取营养。

海产摊贩出售的方格星虫来源丨维基百科

虽然不能吃人,但是这个“沙虫”可以被人吃啊!方格星虫含有丰富的 酸,尤其是谷氨酸的含量特别高。在烹饪的时候,游离的谷氨酸与食盐中的 钠反应产生谷氨 (味精的主要成分),也就让这种其貌不扬的“大肉虫子”变成了一种鲜美异常的食材。

蒜蓉蒸沙虫,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来源丨网络

除了方格星虫之外,还有一些生活在沙滩和泥滩中的蠕虫也在各地的方言中被称为“沙虫”,因为范围太大,就不一一赘述了。

满嘴尖牙

比起方格星虫人畜无害的外貌,接下来要说的这位可以说是狰狞到了极点,它就是七鳃鳗(七鳃鳗亚纲Petromyzontida)。提到七鳃鳗的名号,有些小伙伴可能已经有印象了。前方高能,请谨慎滑动屏幕。

向左滑动查看七鳃鳗图片

来源丨维基百科

当当当当!看看,这身材,这牙口,没毛病,它就是沙虫本虫。

七鳃鳗是一类比较原始的脊椎动物,只要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它们与其他脊椎动物的一个典型区别——它们没有真正的下巴!在分类学上,七鳃鳗属于圆口纲,它们和盲鳗亚纲一样,都没有真正的上下颌(甚至还没有四肢,是脊椎动物中唯二没有附肢的动物类群)。

幼年的七鳃鳗常常将身体潜伏在水底的泥沙里,因此也被人们叫做“沙隐虫”,比起“沙虫”就差了一个字。

七鳃鳗来源丨维基百科

不过,虽然在长相上和电影的沙虫相似度极高,但七鳃鳗毕竟是在水中游泳寻找猎物,长大以后就不再住在沙子里了。而且比起沙虫那连沙子带猎物整个咬碎的暴躁性格,七鳃鳗更倾向于吸取猎物的血和淋巴液,而不是将猎物整个吞下。

值得一提的是七鳃鳗(欧洲七鳃鳗Lampetrafluviatilis)也是知名的美味食材,尽管长相狰狞,但还是广受欧洲人民喜爱。从中世纪开始,欧洲贵族们就把七鳃鳗当做不可多得的美味食物。甚至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就是因为一次吃下了太多的七鳃鳗导致消化不良而死(而且,尽管吃死了一个国王,但英国皇室仍然沉迷七鳃鳗的美味无法自拔)。

英王亨利一世来源丨百度百科

直到今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仍然将七鳃鳗视为珍馐。日本和韩国也有食用七鳃鳗的传统。

沙子里的死亡陷阱

前面两种沙虫的原型都属于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下面这只可就与“美味”无缘了。

博比特虫及其洞穴的模拟示意图

来源丨见水印

博比特虫(Euniceaphroditois)以凶残的性格和锋利的大颚而闻名,它是一种多毛类蠕虫,体长可达3米。博比特虫平时将身体埋藏在沙子里,只将5只触角和一对锋利的大颚露在外面,当触角探测到有鱼或者其他猎物接近的时候,它就会迅速出击,一对大颚像捕兽夹一样迅速闭合,把猎物死死咬住,注射*液后拖回沙子里慢慢享用。

捕猎的博比特虫

来源丨网络

锋利的牙齿、潜藏在沙子里、凶残的习性、再加上圆柱形的外观,这么看来博比特虫可能是目前为止最接近电影中“沙虫”形象的生物了。

在沙漠中行动自如

上面提到的这些“沙虫”的原型虽然都和电影中的形象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原著不符——它们都和水有关,没有谁生活在沙漠里呀!

别着急,身体长长、生活在沙漠、潜伏在沙子里的掠食者也不是没有,单从特征来看,下面这位更符合原作中“沙虫”的形象,那就是沙蚺(沙蚺属Eryx)。

阿拉伯沙蚺Eryxjayakari

来源丨维基百科

沙蚺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中东和蒙古地区的荒漠环境中,和沙虫一样,沙蚺平时也大多潜伏在沙子里。不过它们的视觉比起沙虫要好得多——毕竟沙蚺可是实实在在长着眼睛的。

沙蚺没有*,喜欢在清晨和傍晚活动,它们长着光滑而坚固的鳞片,可以在细沙和松软的干土里自由穿梭。沙蚺平时会把身体大部分埋在沙子里,只露出头部或者两个眼睛。只有在察觉猎物出现的时候才会突然发起攻击,用蟒蚺类的看家本事——死亡缠绕把猎物绞杀吞食。

斑点沙蚺Eryxjaculus

来源丨维基百科

锋利的牙齿、潜伏猎食的特征、在沙漠中穿行自如……如果让小编来选择一个最贴近电影中怪物的现实动物的话,咱可能还是会投给沙蚺一票的。

关于电影中的沙虫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沙虫的英文名叫做“Sandworm”,而沙虫的幼体叫做“Sandtrout”,即“沙鳟”。在现实生活中,蠕虫(worm)经常被人类拿来作为钓鳟鱼(trout)的鱼饵,在《沙丘》的世界观里,这两者的地位仿佛故意被作者给反过来了。

说句题外话,既然原著中提到沙虫的粪便非常有价值,那电影中的人们为啥不找个荒凉的星球把它们饲养起来收集粪便,反而死盯着一个星球不放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mp1998.com/afhgx/430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