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高智商想让孩子更聪明,这几类

文/笑雪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子女智商高、更聪明,虽然说智商主要受先天遗传基因决定,但是后天的教育、饮食也会起到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

因此,有的家长绞尽脑汁找到很多“补脑秘诀”,说是可以让孩子吃出“高智商”,例如吃核桃、吃动物脑、甚至吃“聪明药”及补脑保健品等,其实,想让孩子更聪明,这几类食物并不靠谱。

误区一:“以形补形”,多吃核桃更聪明。

核桃,很多人说它长得像个微型的大脑,而且还富含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吃它肯定会补脑。

据科学研究发现,常吃核桃确实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减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是,目前并没有直接研究证据表明,短期内吃核桃可以提高人的智商。

同时,作为一种坚果,核桃所富含的营养物质,在杏仁、巴旦木、榛子、松子等坚果中都有,所以吃任何一种坚果都差不多。

误区二:“以脑补脑”,吃动物脑能补脑。

有些人受到“吃啥补啥”观念的影响,觉得“以脑补脑”,多吃动物脑能补脑。我们老家的人们爱喝羊肉汤,每家羊肉餐馆几乎都会有一道菜“炖羊脑”,而这个菜几乎是卖的最快的,因为很多家长都专门带着孩子吃羊脑。

实际上,动物脑富含饱和脂肪、胆固醇等,例如猪脑中胆固醇含量极高,克猪脑中含胆固醇量高达3毫克。可是动物脑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却很有限,吃多了对孩子的健康毫无益处。

误区三:吃“聪明药”能提高智商。

今年四月份左右,网上爆出一种“聪明药”,据说孩子吃了能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有报道称,某高三女生吃了“聪明药”后考进班级前十名。

其实,所谓的“聪明药”例如莫达非尼、利他林、择思达等,它们属于神经中枢兴奋药,主要用于治疗多动症等疾病,跟提高记忆力、智力水平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孩子有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好动坐不住等,服用“聪明药”可以让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小动作少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效率肯定比之前提升了,学习成绩也会提高,从而给人一种服药后变聪明的错觉。

此外还有所谓的“补脑保健品”通常都是“忽悠人”的,并不靠谱,家长不要为了一味追求“聪明、高智商”,拿孩子生命开玩笑。

延伸阅读:如何才能“吃出高智商”呢?

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多摄入一些富含以下营养物质的食物,可能大脑更喜欢:

1、富含omega—3脂肪酸(DHA)的优质鱼类。深海鱼中富含EPA、DHA这两种脂肪酸,对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脑细胞膜的形成非常重要,所以孕期妇女和婴幼儿每周 吃2~3次鱼虾、贝类等水产品。

但是婴幼儿及孕妇尽量不要吃生鱼片,防止鱼肉残留寄生虫和细菌等,会危害胎儿及婴幼儿的健康安全。另外,重金属(例如汞)含量高的鱼也要避免食用,例如金枪鱼、剑鱼、鳟鱼、梭子鱼等。

2、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此类也属于低GI(GlycemicIndex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们能让血糖值缓慢变化,对维持孩子的专注力非常重要,专注力提高了,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快速提高,从而间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水平。因此平时多给孩子吃糙米、燕麦等粗粮杂粮,以及葡萄、柚子等水果蔬菜,少吃精米细面。

3、富含磷脂和锌元素的食物。缺锌会影响大脑记忆力,而磷脂是与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 的合成原料,在蛋*、豆制品中含量比较丰富。而富含锌元素的食物有莲子、花生、芝麻以及牡蛎等水产品,但锌补充太多也会中*,所以适当摄入即可。

此外,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些食物:

1、高盐食物,它可引发大脑认知功能缺陷,所以一岁以内的小宝宝在添加辅食时都不建议放盐。

2、高糖分食物。对孩子来说,几乎都抵挡不了甜食的诱惑,可过量食用甜食会影响大脑机能。年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首次揭露了长期高糖饮食会使人大脑迟钝,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因此 让孩子少吃或不吃这些食物,例如巧克力、糖果、蛋糕、冰淇淋等尽量少给孩子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mp1998.com/afhgx/400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