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入门值得珍藏Naim铭CD5siCD

当同事说代理商要送一台NaimCD5si来评论,我就打定主意:这CD5si我要了。

在CD播放机的历史上,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当你在细数那些经典设计时,可曾漏掉了Naim呢?Naim在年推出了他们 部CD播放机,也是旗舰级的机型CDS和CDI,采掀盖上方置入碟片的设计,CDS更将电源供应独立出来,成为两件式机型。后来,Naim又开发出 ,后亦无来者的扇形轨道抽屉式承盘,见于CD2、CD3,接着又推出CD5,此后,这个专属于Naim的经典设计,就成为许多爱好者追逐收藏的标的。

一度Naim在CD播放机的开发上着力甚深,旗下有多款CD播放机,同样是两件设计的旗舰播放机CD,更是美的让人屏息。抽屉式承盘则有CDX2、CD5XS、CD5si三个等级的产品供人挑选。不过在网络流快速席卷音乐市场的压迫下,不但实体CD唱片销售逐年下滑,CD播放机的市场也随之萎缩。待之以兴的是网络流媒体播放器,音响厂商纷纷开始发展串流器材,拥抱串流功能。有的音响厂甚至宣布不再生产CD播放机。

Naim也感受到了市场变化的氛围,他们甚至很早就开始布局数字串流,透过Mu-so向大众消费市场招手,藉以抢攻传统音响迷以外的市场,开拓未来的商业机会。他们推出一部又一部串流器材,整个Uniti系列更是Naim对新时代新市场的宣告,让预算有限却又重视生活品质的中产菁英,得以藉由这个时代所熟悉的网络、无线、数字平台,跨入音乐聆听的领域。网络串流,一方面挫折了传统音响业的体系,一方面又俨然成为音响产业的新机会。

Naim很清楚这是大势所趋,他们悄悄地把生产重心移往串流播放。当我留意到时候,Naim旗下竟然只剩下一台CD播放机,那就是CD5si。

两个深愿一亲芳泽的原因

我为什么这么想帮CD5si写评论呢?两个原因使然。 ,我真的好想亲身体验一下Naim的扇形轨道抽屉播放机。我说过,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设计,而且,操作手感 ,手动拉出铸造成形的抽屉承盘,放上CD,盖上CD镇,推回抽屉。这个过程,与操作手动上掀播放机时的仪式感一样,让数字音乐更有模拟味。一般马达带动的抽屉承盘,不管它的承盘设计有多好,少了亲手拉推的操作,就让音乐播放少了些温度。我说什么也要试它一试。

第二,以Naim这些年推出串流产品的力道,我不知道Naim什么时候会停止生产CD5si,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摸到这个经典设计。我用过好多台Naim的串流器材,我知道他们家的串流器材的好,而且我相信将来他们还会继续推出更好的串流产品。倘若CD5si真的是Naim的 一台CD播放机,要是错过这台,我定会抱憾终身。所以我要把握机会,为CD5si留下一些文字,让以后的人知道,年夏,CD播放机还在,Naim的经典抽屉承盘还在,而这个为Naim留下CD*金年代美好记忆的中流砥柱,正是CD5si。

扎实机箱、良好避震

NaimCD5si作为自家入门机型,体积虽然不大,机箱结构却很扎实。机箱不是一般入门播放机那样使用薄薄的挤压钢板,而是用上厚实的铝 板组成,让整体结构坚固、谐振更低,还能不受外界振动的干扰。消光的喷砂表面处理,让CD5si看起来很低调,却又在经过设计的绿色灯光和字样下,散发着几许神秘气息,方正却简单的外型则赋予了视觉上的安定感。这个外观设计用了20年,至今看来依旧可观。设计的功力,不在于华丽,而在于简单。懂得这道理,就真不简单。

一切仍是Naim用于CD播放机上 的技术

Naim并没有因为CD5si是入门款,就轻忽它的设计,反而是运用了推出CD5si之时,Naim所有数字频源 的技术在这款入门播放机上。包括他们为CDX2所改良的抽屉承盘,以及 的读取机构,均一并用在CD5si上。新的承盘设计,让整体谐振更低,碟片转动的惯性更低,进而提升了读取的 度,配上新编写的侦错系统,数字读取能力更进步。它也用上了当时 的BurrBrownDAC芯片PCM,与Naim当时的旗舰串流播放器NDX所采用的是同一颗解码芯片。

此外,Naim也设计了离散式架构的电源供应线路,模拟和数字线路也采分离供电,具高电压传输的特性。CD5si也用上更 的时钟,以降低时基误差。模拟滤波线路也经过修改,以提升音质表现。虽然看起来与前一代的CD5i没什么差别,其实几乎能数出来的地方都改过了。

DIN的信徒

用Naim的器材,要有一点基本的认识:他们是坚定的DIN的信徒。打从年代初期,制订出DIN的规格,Naim就认定这是最理想的传输接口而向其靠拢。Naim甚至一度不提供其他的端子,只留下DIN的输出和输入,这让Naim的用家不得不走向「一套西装」的全系统配置。

不过,现在的Naim早已没那么不通情理。他们依旧认为DIN更为理想,但还是在机器上配置了RCA端子,让自家机器可以搭配他厂的器材使用。CD5si有一组DIN的模拟输出,旁边还有一组RCA输出可选用。使用时,用家要先设定从DIN输出还是RCA输出,抑或是两者同时输出。效果呢?当然是DIN ,RCA次之,原厂则建议用家择一使用效果较佳,不要选择两组同时输出,以致音质劣化。

哪来的DIN信号线呢?市面上确实不容易买到。不过别怕,NaimCD5si箱子里面就附有一条,你若想升级,原厂也有更高级的DIN信号线可供选购。代理商送机器来时,一并送来一台NaitXS3。太好了,前不久写SuperNAIT3的时候,只有一台功放,没有可搭配的音源。现在一次送来CD播放机和综合功放,就可以试试看DIN的效果。

这条DIN信号线其貌不扬,线身细细的,也没有什么印刷字样,看来跟工程用线无异。但不要小看它,和Divini的纯银信号线S-S12相比竟然各有千秋,在声音的华丽感和细腻度上不及S-S12,这条DIN线却带来了清楚明确的音像轮廓,声场更后退,而且密度扎实,让声音更为实在,而且背景很黑,也就更利于音乐的成像。如果搭配Naim自家的功放,原厂所建议的DIN信号线,确实值得优先考虑。

NaimCD5si没有数字输出,只有模拟输出,因此不能拿来当转盘外接其他DAC使用,且CD5si也不能外接电源,不能扩充和升级,让CD5si比起先前同期的较高端机型CD5XS与CDX2,让人略感遗憾。或许这就是Naim的策略,清楚的产品定位:CD5si是入门级产品,因此才力求简单。

超越入门等级的综合表现

即使设计简单,CD5si的声音表现却不简单。它有着宽深的声场,而且声音凝聚扎实,全无毛噪感。高频圆润不躁,中频厚实立体,低频沈得下去。尤其是那低频,鲜少在这个价位的CD播放机上听见这等低频表现。带着微微温暖的音调,组织出质地绵实的声音,全频段都带着厚度,细节丰富而且鲜明可辨,没有一点模棱两可,也没有那种飘在空中的不定感,你听见的,无论大声小声,都是稳稳当当,扎好马步,立在那里。这种声音若出现在4、5千欧元的CD播放机上,我不会感到意外,那本是一种准备步入HiEnd领域的沉稳与自信。可是,在CD5si上听见这等声音,就让人喜出望外了。

凝聚扎实,质地绵实,富有真实感

室内乐的编制小,乐器品项少,特别容易听出声音的质地。以LizaFerschtman和InonBarnatan合作的贝多芬第十号小提琴奏鸣曲为例,这首可爱的曲子,充满温馨与相通的情意,NaimCD5si用一种高密度的手法,表现这小提琴和钢琴的质感,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听来都显得饱满扎实,但是凝聚有神。透过CD5si听见的声音一点不胖,这跟我所听过Naim所有器材一致,即使是这样入门的器材也是一样。那个钢琴透着温暖的色彩,琴音坚实却又圆润。Naim表现钢琴时向来带有一种硬调的质地,配上温和的光泽,琴音特别具体,更富冲击力道。当钢琴在低音徘徊,或偶一顿下的低音和弦,CD5si不仅带出了那个深沉,还给了音乐重量与力量。小提琴一点没有冷硬干涩之感,即便拉到高把位,也听不见有刺激毛躁。而那弓弦交会时的摩擦质地,又能清晰表明,使音乐更有临场感。Naim交代细节,不是为了细节,而是要把音乐带给你。这是我在SuperNAIT3上领悟到的,今天在CD5si上也同样感受到这份真挚。

发声体浮凸立体,深沉的低音表现精采

在RenaudCapucon领*下,一干法国音乐家合作演出的舒伯特钢琴五重奏《鳟鱼》里,这个干净又自然的录音,在CD5si的回放下,更凸显了乐器的实体和丰厚。小提琴纤细而柔美,琴音转折间带着水分,透着光泽。钢琴琴音亮丽又温暖,音粒饱满又颗粒分明,大提琴操着鼻音腔调附和着,听来真是和谐美好。舒伯特用一把低音提琴替换掉第二小提琴,这就让乐曲的下盘更丰满沉稳。CD5si的低音表现真是杰出,把低音提琴的丰厚、深沉带出来,把这容易被忽略的角色,推到了舞台前面。除此之外,我也要说,CD5si完全没有这个价位的播放机可能有的噪音感,反之它的背景够黑,这样就更容易让人将注意力放在聚光灯所照射的主角身上,那些角色不是平面的、似有若无的,却是浮凸立体,明白确实的。

声场宽深,动态表现佳

印象里,Naim的CD播放机可以解HDCD,我想试试看。我从CD柜里翻出一张ReferenceRecording的录音,那是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录制的管弦乐辑,其中的主菜则是穆索斯基的展览会之画。开头 曲是拉威尔的「小丑的晨歌」,这首不长的管弦乐曲,却是测试音乐动态的佳作。乐曲开头是弦乐的拨奏,轻柔的木管应答之后,配上打击乐强奏的齐奏,短短一分钟就有微动态和大动态的表现。CD5si在表现小编制室内乐时,立体又清楚地勾勒出乐器的形体,表现管弦乐时,则推展开舞台的纵深和宽度,拉开一个宽深的声场,把各个声部、各个乐器塞进我家客厅。厂家没有说CD5si的信噪比如何,但是它给人的感觉就是背景黑。这连带使得音乐许多微小的细节和信息都不致被遮盖。听这曲子里丰富的打击乐,实是一大享受,CD5si的速度表现虽不是电光石火,却也绝不温吞,那些突起的强奏,那些乎地乍到的打击乐,听来都让人血脉喷张。

至于展览会之画的「漫步」,加上弱音器的小号更显细瘦,却不显生硬,那是极有真实感的带着弱音器的小号声。「侏儒」乐段里低音弦乐的沈吟,配上打击乐塑造出诡谲气氛。我说了好几回CD5si声音偏向厚实,可在这里,我却听见了温暖而富有金*灿烂光泽的铜钹尾韵,还有钢片琴的亮丽清脆。它的中低音表现出色,高音其实也质感不俗。「牛车」乐段里有着绵密厚实的弦乐,那定音鼓和小鼓则在告诉你CD5si描绘声场深度的能力有多好。最精彩的当属从「BabaYaga的小屋」到「基辅城门」,就连RR自家推出的管弦Tutti合辑也选了这段。作为入门级的CD播放机,我得说,CD5si的表现真是棒极了。它提供了这两首曲子里丰富的配器,以及那些乐器带出的色彩,当你听见那冲出的丰沛力量,就要被拉威尔杰出的配乐技法所折服。而在这样庞大又复杂的合奏下,CD5si仍能维持相当的安定性,没有乱了套;这就是功夫了。更高级的讯源,能把动态表现得更有把握些,能挖掘出更多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mp1998.com/afhgx/318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