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我的鱼塘
斯蒂芬·里柯克
我的鱼塘在山谷的一片小洼地里,隐映在树木丛中。我 一次去那儿正好是秋季结束的时候,当时塘边大树的叶子正日益变*,并沙沙地落到平静黝黑的水面安息。塘岸是那么高峻,岸边的树又是那么古老高大,因此难得有一丝风把塘面吹皱。在鱼塘周围,世界好像陷入了沉寂,而时间也融进了永恒。
当时看着那个鱼塘,我再一次意识到,它是一个多么美丽而与世隔绝的地方,它叫钓鱼者着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
为了不至于搞得神秘兮兮的,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不过,我从来没发现那有什么区别。不时有些客人从外面的世界来访,旨在来此挥钧一个下午他们决不会怀疑会没有鱼,他们也决不会问,于是我也就听之任之了。
我周围的人都很清楚,我不会随便带人到我的鱼塘去钓鱼。我只喜欢请那些真正懂钓鱼的能挥钩的人——也就是钓鱼行家,尤其是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的鱼塘并且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远方来客。他对钓鳟太了解了。他知道,即使在真正棒的鱼塘里都常有一连几天钓不到一条鳟鱼的情况。他本人事先会对你解释一番,在解释完之后,假如结果被他不幸言中,一条鳟鱼都没有钓到,那他会更加高兴。说实话,我只需对我的钓鱼行家朋友说上一句:“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他便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关于钓鳟鱼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难怪热衷此道的人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
我们一般都是一边谈这类理论,一边在塘边做准备工作的。你知道吧,我在那儿有钓鱼所需的各种设施,有一条方头平底船,有一个用香柏搭成的整洁的小码头(香柏能吸引鳟鱼),而最棒的是有一间小小的钓鱼屋——它小巧别致,形状像宝塔,主靠在水边,而且有树木荫庇。屋里放的是钓具,各种钓具一应俱全,它们随意地挂在墙上,但并不显得紊乱。
“瞧,老兄,”我说,“你要是想试试念珠钓的话,拿这条去好了。”或说:“你见过这种日本式铅线吗?没有吧,它们不是肠状的,而是像丝一样。”
“我怀疑我是否能用那玩意儿钓到鱼。”他说。
“也许吧。”我回答说。事实上我肯定他钓不到,塘里根本没鱼可钓。
钓鱼塔里的木钉上挂着一两件防水雨衣。除了雨衣之外,当然还有个香柏餐橱什么的,里面装满了一瓶又一瓶的酒和姜汁甜饼之类。
当我带我的某位朋友出去钓鱼的时候,我总是发现这些纯粹的准备工作,这些钓鱼的前期活动,在整个钓鱼过程中是最开心的。它们常常要花去一个小时。要谈论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有钓具的重量问题,有蝇饵的颜色问题,另外还有不少更宽泛的理论问题。
我们度过了一个很痛快的下午,我们一条鱼也没钓到。我承认,由于我的鱼塘里没鱼,有时安排起来真需要点手腕。来客有时会变得有点不安。于是我对他说:“你的垂钓技术棒极了,没说的!”他听了之后大为高兴,一门心思地想着把钓越抛越远,以致于把鱼全给忘了。
诚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确把鱼钓住了,他们会大谈特谈所谓“我弄丢的那条大鱼”。——在事后的回顾中,这一话题足以令任何一个钓鱼者感慨万千。“你还记得我去年夏天在你的鱼塘那儿弄丢的那条大鳟鱼吗?”几个月之后有一个伙计在我们城里的俱乐部对我说。
“当然记得。”我说。
“你后来把它钓上来了吗?”
“没有,根本钓不上来。”我回答道。实话实说,我确信我就是钓到死也钓不上来,他或任何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然而那种错觉却相当令人惬意。再说你也 说不死。说不定塘里真有鳟鱼哩。为什么不呢?无论怎么说,凭什么塘里不该有一条鳟鱼呢?你有那么好的一个塘,那里面应该有鳟鱼!
说到钓鱼的众多妙趣,最令人开心和着迷的事之一便是禁期钓鱼。假如刚好在这时候有客人来访,那么我会说:“我知道渔季过去了,但我想你大概还是乐意上那儿去看看鱼塘的吧。”他没法抗拒那种诱惑。我们就会钓上它一个下午。
“我真高兴,”客人 说,“它们没有吃钓。反正我们同样享受到了乐趣,就跟它们吃了饵似的。”
就这样——幻觉而已!人生与这多相似啊。重要的是对事物的那种意念和期待。
现在我要回城去,回我的俱乐部去了,在那里我们整个冬季都会“钓”将下去,钓起那些大大的鱼,但弄丢那些更大的。而对我来说,在这一切后面,对我的鱼塘的回忆正在纷纷坠落下的秋叶下越变越黑……不过,至少这一切已给了我的朋友们无限的快乐。
(有删改)
文本二∶
在里柯克心目中,幽默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里柯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他不是靠奇特、滑稽的故事情节来把读者逗得哈哈大笑,而是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些为大家司空见惯却又往往熟视无睹的可笑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放大后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产生共鸣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或无奈的苦笑。在里柯克看来,真正的幽默具有抚慰心灵创伤、净化甚至提升人类精神的作用。里柯克在其众多作品里通过幽默与讽刺艺术地表现了人生的种种尴尬,揭示了人类的众多人性弱点。他坚持用笑去净化和超越人生的尴尬与悲哀。喜剧精神与悲剧意识的完美结合,使里柯克的作品既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节选自里柯克《幽默之我见》译文的前言,有删改)
斯蒂芬·里柯克(-),加拿大 作家,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美国)之后最受人欢迎的幽默作家。
文本解读:
关于《我的鱼塘》的幽默风格
——南通二模文本理解
江苏省泰兴中学叶琳
(叶琳:语文教学的理想主义者,总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一直行走在纠正想法的路上。)
一、叙事方式是决定风格的重要因素
这篇小说采用了一个独特的叙事方式,即“我”来讲述自己和钓鱼者们的故事。作者为什么以 人称叙事?这与这篇小说幽默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我”作为鱼塘的主人,只有我知道鱼塘没有鱼的真相,而“我”不仅并未告知钓鱼者,甚至当钓鱼者没有钓到鱼的时候,还故意迷惑钓鱼者:“怪了,他们居然不吃饵”“你的垂钓技术棒极了,没说的”,钓鱼者因为不知真相而充满自信、快乐、期待。由此,真相与期待之间就形成一种错位,这种错位形成了文章的幽默感,真相的揭示和误会的制造都是由观察者、参与者“我”来完成的。
其次,按照我们对常规小说的理解,真相总在故事 才揭示,而小说中“我”在故事的开始便迫不及待地交代了“我的鱼塘里根本没有鱼”的真相,这是为什么?提前揭示是为了告知读者真相,这就形成了又一层错位:知道真相的读者与不知真相的小说人物——钓鱼者们。读者带着“鱼塘里没鱼”的眼光去观察钓鱼者的时候,就会产生钓鱼者行为很可笑的感觉。这就形成了幽默感。
第三,小说以轻松的讲述方式和语言来形成幽默感。这点最容易理解,在此不赘述。
二、幽默的另一面是悲剧
幽默感与人物主体“我”的行为、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尝试分析。“我”为什么不说出真相,而“听之任之”,甚至哄骗?小说中叙述:“我只喜欢请那些真正懂钓鱼的能挥钩的人——也就是钓鱼行家,尤其是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的鱼塘并且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远方来客。”为什么只请“钓鱼行家”而非钓鱼新手,这是因为钓鱼新手长时间钓不到鱼很容易急躁而质疑鱼塘中有没有鱼,也就是说“我”的隐瞒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在小说接下来的叙述中,“我”和“钓鱼行家朋友”始终是一起参与准备工作和整个垂钓过程的,并且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我”明知没有鱼,为什么却那么开心?小说中叙述:“然而那种错觉却相当令人惬意。说不定塘里真有鳟鱼。为什么不呢?无论怎么说,凭什么塘里不该有一条鳟鱼呢?你有那么好的一个塘,那里面应该有鳟鱼。”这意味着哪怕是虚假带来的意念和期待,“我”同样需要。“我的鱼塘”幽静、优美、“与世隔绝”,隐喻着人生中那些能让人幸福却根本不存在的虚幻,人们未知真相所以充满期待,“我”知道真相,沉迷于假象带来的错觉,当期待只能通过自欺、欺人和远离真实来实现,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三、幽默的核心是人性的善良
幽默是善意的讽刺,带着悲悯。里柯克在展现人性的局限和弱点的背后表达了一种超越矛盾之上的悲悯、善良和人道主义的关怀。小说中“我” 的感叹:“重要的是对事物的意念和期待”、“不过,至少这一切都已给了我的朋友们无限的快乐”。“重要的是”和“至少”这样的强调词都在意图表达对人性弱点的宽恕。这是里柯克作为人性观察者的善良,这是“崇高的幽默”。因此,“淡淡的、含蓄”的幽默风格,除了与淡化故事情节、选择平淡无奇的的日常生活有关之外,更在于作者幽默背后的人性之善,因为过于浓烈的幽默就成了批判。
供稿:叶琳
制作:周玉圣
泰州尹继东名师工作室感谢阅读!欣赏!